朋友们,十一快到了,大家都有什么出行计划么?
孩子9月份刚步入十二年寒窗的第一年,作为一年级的新手妈妈,说不焦虑那是骗人的,趁着假期临近聊聊目前我对于时下教育热点的一些看法吧!
.............................................................................................................................................
1. 双减政策
7月吃瓜,8月政策落地,这个瓜刚刚落地就砸中了新一的我们,持不同意见的个体家庭很多,中医推崇的辩证看问题也同样适用于双减。
与我而言这是利大于弊的事情,毕竟国家这次是动了真格,针对内卷严重的教育问题摸索出了一条比较适合目前教育大环境形势的政策,背后的良苦用心相信大家都感受得到,时代的灰尘,落在家庭,就成了一座大山。
往往追求应试教育对于家长来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把孩子交给机构,某些方面确实解放了家长,但是一味的拉拔成绩没有尊重孩子自身发展, 那么他的存在就有不合理的地方。
拓展的前提是尊重每个孩子的自身发展,某些孩子心智成熟得快,校内保证的同时学有余力,那么校外拓展多走几步也未尝不可,学科与素质拓展齐头并进。
那么双减真的是学科松绑么?当然家长可以选择躺平,任由娃佛系生长。但这显然不是国家政策改革的初衷,相反双减是更费妈,更需要家长自鸡的。
H属于心智比较晚熟的普娃,前期对于孩子的规划没有重点去抓,刷题也是从幼升小的暑假里开始的,所以我们目前集中抓校内,保证学科成绩是重中之重。
这次双减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家长们应该都深有体会,毕竟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单一从分数去评判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太过于独断,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更需要家长从日常中去发现和引导,改革的重任落在我们身上,就需要更多有心的家长。也许很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目前的高考就是划阶层的最公平竞争形势,对于中高阶层家庭他们希望孩子能维系在此水平,对于低阶层家庭,高考是唯一突破阶层的出路。
但我相信未来的十几年在改革的阵痛中国家总会有更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路,而成绩不再是唯一衡量孩子的标准以及决定未来专业取向的敲门砖,现如今斜杠青年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他们过往的兴趣和才能已经成为多渠道收入的来源,这就是兴趣变现的最有力佐证,社会职业百花齐放,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多体验和尝试,为社会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孩子,也更考验着做家长的我们,更新自己的认知层面,我们势在必行!
.............................................................................................................................................
2.如何鸡娃?
孩子做作业墨迹,注意力不集中,时间久了坐不住......很多家长应该都深有体会-这是绝大部分孩子的通病,学习是个苦差事,也是反人类行为,因为从人的自身意志出发,躺平和享受是更直接且容易做到的事情。
当我们知道了这一点应该就能理解孩子的种种学习问题了,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最近看了一本书(附图)-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葛建忠就提到学习习惯和内驱力的培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篇幅有限今天只聊学习习惯。
孩子在校内的表现我们很难清楚了解,做家长的不可能每天去烦老师。
只有在家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才能知道,当然在家的学习是校内的低配版,毕竟家长的威望远远不及老师,所以我们需要借老师这把东风去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学习习惯培养的最好阶段是一二年级。
1)制定作息时间表
对于孩子吃饭,洗澡,睡觉等时长,要梳理自己的底线要求,合理布局各时间段该做的事情,可借计时器等用具让孩子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满足校内作业需求,如学有余力家长可自由拓展,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和孩子达成共识,6.7岁的孩子是有自主意识的,家长一意孤行下达命令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且扼杀孩子的自主掌控力,孩子认可是履行的关键,双向奔赴才能更有效的践行好规划这一步。
2)复习及预习
复习是对前面学过知识的梳理与总结,这个过程是检验孩子校内是否真正吸收的最好途径,对于错题家长可以要求孩子自行检查并由家长双重检查,往往老师的大红叉能直击孩子内心,这种驱动力更直观有效。
预习很多家长没有重视,其实预习做好了,会驱动孩子更认真地听课,哪怕在课堂上没有听懂也能通过预习先了解要学的知识点,课堂上也更容易吸收。
虽然陪伴做作业是劳心劳力的事情,家长们也都是冒着心梗脑梗的风险,但经过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在更高年级孩子能独立前行那就是值得的。
另外还有一些小细节的要求,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要看手机,孩子会感受到,容易让孩子分心,记住一句话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写在最后..................
希望家长们在鸡娃的同时更能自鸡,学习本就是一辈子的事,陪伴孩子一起进步和成长,不忘教育的初衷,尊重孩子的秉性,持开放的心态做个不焦虑的家长提前祝各位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