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 周四 西安 晴
6月21日18时07分,夏至如期而至,我一如既往地在家和单位间的2.4公里内来回。只知道这一天似乎更热,白天也比往日长了一些。
晚饭后在院子里溜腿(溜娃和溜狗的人很多,我属于另类),车老师问我“今天吃面了没?”
“吃面?我不太受吃面,吃米饭炒菜!”——做朋友也快四年了,不知道我是南方人吗?
“冬至饺子夏至面,你不知道吗?”
“不知道!明天补吃行不?”——这对话,似乎不在一个频道上!
回到家赶紧恶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看完汗了——为知识的贫乏,更为遗失了的、热爱生活的心。
生活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显得枯燥,节假日也是随大流或者呆在家里,没有什么特别的日子可以期盼,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人事带来惊喜,任流逝的时光沉淀为中年的油腻。
想起《小王子》中狐狸说的:幸福的价值在于仪式感……“仪式感就是使得某一日不同于其他日子,某一个小时不同于别的小时。比如说,猎人们有个仪式,每逢星期四,他们就与村里的姑娘们跳舞。星期四就成了再美妙不过的日子了!我也就可以到葡萄园里去闲逛了。如果猎人跳舞不挑日子,每一天都一样,我就没有假期了。”
来点敏感,来点仪式,让余生的每一天都精彩!
努力中……
百度百科云: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无锡人夏至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岭南一带的人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东莞水乡的百姓们会通过赏荷花、吃龙船、划龙舟等活动来庆祝夏至的到来。当地有句俗语“吃过龙船饭,饮了龙船酒,全年身体健康无忧虑。”水乡的龙船饭是由腊肉火腿虾米墨鱼香菇等切丁,与糯米饭一起做成的。最初龙船饭是给划龙舟的健儿们做的,寓意是希望他们吃了龙船饭,能像龙一样威猛,在龙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到后来,吃龙船饭渐渐成为水乡人们夏至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