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东北生活已经是第六个年头,母亲越来越老,而我能回家的次数却是越来越少。
每次想家想母亲的时候,我就打电话让母亲寄些粽子叶过来包粽子。闻着那散发着清香的粽叶,恍惚又回到了家乡,吃到了母亲包的粽子。
我的老家在广西南宁,粽子在我们那里有很重大的意义。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一定要包粽子,等过了年初一,就带上自家包的粽子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亲戚朋友们回礼的时候也必然会有几条自家包的粽子。
如果村子里有哪户人家生了男孩,第三天要给村子里每户同姓的村民发一条粽子,俗称“三朝粽”。喝满月酒的时候也要包粽子。
我们那的粽子非常美味可口,先买来五花肉用料酒,酱油,五香粉等调料腌上一晚上,让所有的味道慢慢渗透进去。再把糯米和去了皮的绿豆放水里泡两小时,然后用煮过的鲜粽叶包上。
粽子分三层,最里面是五花肉,第二层是绿豆,最外面一层是糯米。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用柴火慢慢熬上一整天。
熬熟的粽子把肥肉都化掉了,肉的味道都渗透到绿豆里,吃起来香糯可口,让人欲罢不能。
家乡的人都是从小吃着粽子长大的,对粽子都怀有非常特殊的感情。无论离家多远,永远割舍不下的是对粽子的那份感情。
小小的粽子里包含着浓浓的家乡味道,寄托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同时也包含着母亲深深的爱。
小时候物质生活还是比较匮乏,而包一次粽子需要很多的食材,工序比较繁杂,耗时也比较大,所以平时是难得包一回粽子的。
每次包粽子的时候,我们所能帮上的忙就是给母亲洗洗粽叶,淘淘米,其他就只能观望。
我也曾经尝试过帮母亲包一下粽子,但是每次不是顾不上头就是顾不上尾。就算勉强包出一条,那样子也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扭扭歪歪的,跟母亲那包的整齐精致的粽子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最后只好放弃了。
我们家孩子多,包一次粽子吃不了几天。每次吃粽子时,为了能让我们多吃点,母亲只是象征性的吃一两口边上没有绿豆和肉的粽子,把中间好吃的都留给我们。看我们吃的那么欢,她就在一边满足的笑着。
等我们都吃完了,她才又拿起筷子,把残留在粽叶上的糯米绿豆一粒粒的夹起来吃的干干净净,再把叶子扔给鸡再吃一遍。
慢慢的,我们都长大了,一个个都离开了家到全国各地的城市发展。城市里各种美食遍街都是,色香味俱全,但还是抑制不住我对粽子的想念。
每次打电话回去都会问母亲:今天吃了什么?种在院子里的粽叶是不是还长的很茂盛?有没有谁家生男孩了去摘粽叶要包三朝粽?
每每这个时候,母亲便问:你什么时候回来,提前告诉我,我给你包些粽子。
知女莫若母,我想什么母亲总是能猜得到。
每次回家,母亲必是包好了几十条粽子。半斤多的粽子我一次能吃俩,直吃到吃不下了才罢休。
母亲在一边笑着看我狼吞虎咽自己却不吃一口。我问她为什么不吃,她说太腻了吃不下。
临走的时候,母亲早早就帮我打好包,把家里各种吃的喝的塞了一大堆。光是粽子就得有二十多斤。
我一看那堆鼓鼓囊囊的包包,马上反对道:“不要那么多,把粽子再拿出来一点,太重了。”
“都拿上吧,现在嫌重去了没几天又得想了。你二娘那么大年纪,上次去成都看你二姐还挑了两麻袋粽子去呢,你这才几条?”
母亲不由分说推出她的三轮车,用她那干瘦的布满青筋的双手麻利的帮我把大包小包都放到车上,推起来就走。
但是三轮车太重,母亲刚推起来有点吃力,不得不把两脚走成弓步用力往前推,看起来很费力。我赶紧跑到她跟前道:“让我来吧。”
“不用不用,这车我骑了那么久都骑不好,你更不会了,我自己来就行。”
我看着瘦小的母亲,一头短发已经灰白了。一件紫色的衣服穿在她身上有点大,显得她更瘦小。脸上满是沟沟壑壑的岁月沧桑,我的鼻子一酸,眼睛就模糊了。
母亲把我一直送到车站,到了车站,帮我把东西都搬到车上,然后才拍拍衣服叮嘱道:“到了记得打电话回来。”
母亲看着车开走了才推着三轮车离去。看着她那瘦弱单薄的背影,我的眼泪禁不住又流了下来,不知道下次又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吃母亲包的粽子了。
我们远离家门的时候想念的哪里是粽子,其实想念的是母亲。而母亲的期待也就是孩子们能回家吃一顿她亲手包的粽子。
但是母亲那么大年纪了,还能再给我们包几年的粽子呢?唯有祝愿母亲一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度过她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