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思雅
简格,虽然已经40岁,但气质优雅、精致无挑,儿女双全的她,虽然没有正式工作,但是老公可以担起家庭的全部开销,可以让全家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让周边很多人都羡慕不已,但是简格却高兴不起来,经常心慌、气短,甚至久久不能平静,本来就处在这样紧张心情下的她,周边却无人理解,老公和朋友一致评价她是生活太安逸了,所以要作点啥才行,这样的评价让简格心痛不已,从而来到咨询室。
坐在咨询室中的简格似乎很平静,有气无力的样子,没有什么想表达的欲望,能表达的也就是简单的一句“我总是心慌、气短,而且久久不能平静,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似乎也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看起来也不需要别人回答。
咨询师面对这样的情境,似乎只能借助“非语言”的力量,即反移情的感受能力来进行接下来的沟通。“您讲述的感觉,似乎很无力,这个心慌、气短的久久不能平静是否会跟这些无力感有关联呢?”
简格略踌躇了片刻,仍是无力地回答:“不知道,应该是没什么关系吧!”
咨询师继续问道:“那您这么无力的感受会与什么有关呢?”
简格仍是淡淡的一句:“不知道,所以才来咨询。”
咨询师撤回了向前倾的身体道:“您愿意讲讲您感觉最有力量的事情吗?”
“嗯……”简格用向上扬的声调问,然后沉默了片刻:“其实什么事情都很无力,两个孩子都大了,老大都已经上初中了,我自己也整天无所事事的,其实想做一些事情吧,也不知道做什么,总感觉提不起兴趣来,一做起事情来,就想到你做不成,找了好人家嫁了就行,其实我的人生就是找了个好人家嫁了,大家都说我身在福中不知福,老公也很照顾我,但其实在家里,他们三个话里话外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的无能,似乎每个人都看不起我,如果我不高兴了,他们就都不说了,可是我知道他们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我都40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一事无成,我觉得我自己真得很失败,朋友说我身在富中不知富,老公说我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吧,可是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简格的讲述期期艾艾,像是在抱怨,又像是在自责,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似乎在感慨40年的生命白活了一样。
咨询师问道:“40年的生活您都没有这样的感受,是什么让您现在有这样的感受呢?”
简格仍然用柔筋脆骨的声音讲道:“或许原来就有,只是顾不上想这些,因为孩子还小,现在两个孩子越来越大了,似乎对我的需要也没有那么重要了,而且他们都很认同父亲,经常会拿我的无能开玩笑,这让我挺受不了的。”
听到这里,咨询师弱弱的略带微笑的回应:“您这么多年,把这两个孩子培养的这么好,家庭环境如此的和谐,您用自己成就了一个家庭中的全部人……或许您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这般力量。”
就这样,我和简格开启了一段咨询的旅程,简格的成长中确实有被父母贬低,但是家庭还算和睦,家庭中对于她的要求就是“找个好人家嫁了”,她似乎也没对自己有何期望,和老公一起创业,白手起家,后来一路的相夫教子也让她感受到满足,可是当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成长起来后,她越发的感觉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可是40岁的她总觉得力不从心,便慢慢的捡起了童年的贬低,自责不已,无人理解的她,便引起了身体的不安……
直到她可以将这些情感找回,她身体的不安才慢慢离开。
(注:个案中的真实信息已被修饰,并已经来访同意,请勿对号入座,如有类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