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朋友,起先我们看到她有了新的交往对象,而且那么热衷于此,我们都很为她高兴。但随着他们关系渐渐明朗,我们开始越来越为她对他与日俱增的沉湎而担心。她的活力被焦虑与不安全感所取代。大多数时间里,她要么在痴痴等待他找她,要么就对恋爱关系过于胆战心惊,以至于无法像过去一样,跟我们享受快乐时光。而她工作所受的影响也日益明晰,她曾表示过对可能失去工作的担忧。即使她能够明白,他有着令人难以忍受,甚至足以跟他分手的黑历史,而且并不太值得期待,她甚至知道自己离开他或许会更快乐一些,她却仍然没办法下定决心离开。
为什么这样一位成功的女性,会如此偏离于往常的形象,落入如此无助的地步?为什么一个在我们看来,对于生活中的挑战有着很强适应能力的人,却在这件事情上变得如此羸弱?而与她对垒的男方,也同样令人费解。为什么他会发出这样含混的信息呢?明明连我们都能够看清,他是爱着她的。
依恋理论对成年人的恋爱关系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成人依恋主要表现为三种依恋风格,这三种风格与儿童依恋研究的结果是类似的:也就是安全型、焦虑型以及回避型。还有稍微罕见一点的,表现为焦虑型与回避型的混合。
简单来说,安全型依恋的人群非常享受亲密行为,而且通常都温暖而有爱;焦虑型依恋的人群十分渴望亲密,常常对恋爱关系全情投入,但是又非常担心伴侣是不是同样地爱着他们;而回避型依恋的人则将亲密行为等同于独立性的丧失,他们总是尽可能地减少亲昵。
每种依恋风格的人,在很多方面都大不相同:对于亲密行为和伴侣关系的视角;处理冲突的方式;对性爱持有的态度;沟通能力的高下;对于伴侣和亲密关系的期许。
对依恋风格的了解,是理解与预测人们在恋爱中所产生行为的一种简单而直观的方法。事实上,成人依恋风格理论的主旨之一就是,在恋爱关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早已由依恋风格决定了。
关于依恋风格的最初研究假设,你现在的依恋风格,取决于幼时所受照顾的方式:若你的父母对你十分敏感,有空回应你,那你就该是安全型依恋风格;若他们的回应是断断续续的,那你就会发展成为焦虑型依恋风格;而若是他们对你疏离而冷漠,几乎不会回应你的要求,那你就会发展为回避型依恋风格。而如今,我们得知成人依恋风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父母的照顾方式当然是其中之一,但其他因素也不容小觑,包括我们的各种人生阅历。
依恋研究中,他就是回避型依恋风格的典型,他的种种行为细节都精确印证了这一点。包括他的思维、行为以及与世界联结的方式。回避型依恋风格预示了他在恋爱关系中的各个阶段所表现出的疏离、对她的吹毛求疵以及制造争端等行为,还包括他最大的难点:说一句“我爱你”。
并不是因为他“不爱她”,也不是因为他认为对方不够优秀。之所以将她推开,正是因为他感觉到了亲密与爱恋的与日俱增。
依恋理论将她的行为、思维以及反应,都归纳为典型的焦虑型依恋风格,她的表现同样也准确地印证了这种风格。这种依恋风格决定了在面对他的疏离时,她会愈加紧逼;也预示了她难以集中精力工作,她日思夜想着恋爱关系,以及她对他所做一切的过度敏感。同样地,这种依恋风格决定了即使她下定决心想要与对方分手,也完全无力鼓起勇气付诸行动。这个理论所揭示的最重要一点,是为什么他和她明明还深爱着对方,却难以将恋爱维系下去。他俩使用着完全不同的话语体系,一步步激怒着对方的天性。她青睐于身心的亲密,而他却钟爱于保持独立,并羞于亲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