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日,我拉着小宇一起上学,我们俩像蜗牛似的在路上前进。我心里很着急却没有催促。本来想谈谈秀秀在那个乡下小学不知道会不会自己回来,但是转念一想,要是这家伙边思考边走路,怕是真要迟到,我还是别再让慢悠悠的弟弟费神。
路上来往的车辆越来越多,弟弟小腿迈进三步,我就走一步。后面晨运的老爷爷不得不跑到大路上,绕过我们后,回头看了一眼,一脸埋怨。我扶额,看向江边,不回应,不作声,假装没看见。
好不容易走到校门口,学校牌匾下的横幅,鲜艳明亮,写着“新学期,你我共同成长”,小宇抬头看看,念出声来,标准的普通话。我羡慕地看着他,心里称赞着, “这小子真行啊!想当年,我上学前班就只认识数字,其他啥都不认识,更不会讲普通话。”
三年级的课程还是比较多,我的普通话是能交流,可是拼读能力还是比较差,写句子勉强可以,写文章就伤脑筋了,总是提笔就脑袋一片空白。课堂上听懂了,一下课就忘记,我真的特别懊恼,拿着语文书唉声叹气。
班主任黎老师如同一座严峻的山峰坐落在离课室2米外等待被留堂背诵课文的同学前去交作业。我郁闷到极点,环顾一下课室,还有七八个同学跟我一样拿着语文书一脸死灰的样子。
我认命地开始背诵,要知道背不出是走不了的,黎老师的严厉和坚持已经持续了两年,今年也不会有例外。这时的小宇应该在榕树下等着了吧?第一天上课就被罚留堂,这真是要多丢脸就有多丢脸。
天渐渐暗下来,操场上没有学生打篮球,都早早回家吃饭了。我跑到榕树下,那蓝色的新书包像个乌龟壳似的牢牢地挂在弟弟背后。我喊到,“小宇,抱歉,让你等了那么久。” 他笑了笑,指了一下旁边的楼房,献宝似的地说,“我在上面看书呢,那门刚关,我就下来了。”
我沿着他的小手望过去,那是一道绿色的木门,有个小牌在门旁。我走近些,才看清楚,鲜红的正楷字,写着“图书室”。我突然灵机一动,困扰我这么久的问题,竟然在这一刻才找到答案。我兴奋地跑向小宇,抱紧他说,”老弟,你太厉害了。‘
我高兴地流下眼泪,心里慢慢的感动。这小家伙老是慢吞吞的,难道就是为了观察吗?真是太感谢了,我在这里读了三年,竟然不知道大榕树旁就有个图书室。“
小宇一脸嫌弃地看着我,但并没有推开。我知道他肯定看我愁容满面,也听到我的诉苦。
生活总会有艰苦,枯燥和无聊的时候。可是每次放学,小小的身躯总会趴在二楼阳台眺望我,直到我消失在巷口。每次做作业,他总是陪在我身边,宽大的客厅就只有我们两个挑灯伏案忙碌着,而秀秀已经呼呼大睡。
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早睡早起。纵然他们有时间,也是没有能力,初中水平却不会讲普通话,不懂如何辅导写作文,更不懂拨算盘;每天早晨天一亮,我起床,他也会起床,连着三年风雨不改。
每次看到他挥着小手,我都感觉特别温暖,虽然爸不疼娘没空,可家里有一个小小的他默默陪着我,为我解忧愁,坚定地陪伴我,还有一个让我发自内心想去疼爱的妹妹。
秀秀的天真单纯,无忧无虑,像个不吃人间烟火的小天使,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外表是那么柔弱,骨子里却是固执倔强。我总觉得自己是有责任让她快乐些,自在些,灵活些。
慢下来才能更好地观察生活。那天之后,我不再风风火火地跑回家,我会跟弟弟一样淡定从容,慢悠悠地走回去。渐渐地,我发现以前在增江三小的胖扭黄美玲,聒噪的马勇和文静的洪秋映总是与我擦肩而过。
我鼓起勇气,试图向他们挥手问候。他们竟然立刻回应我,鼻子酸酸的,原来他们一直在我身边,都在默默关注我,而我却总是匆匆忙忙,根本没有抬头观察过人来人往的街道。
慢生活给我带来很大的变化。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了,写出来的文字有了温度,色彩和亮点。我不再畏惧每周一次的作文课。
因为弟弟的发现,我和他只要放学就会我和他总会泡在图书室里,翻阅着五彩缤纷的绘本,插画本和杂志。阅读量的提高,语文成绩就不断地提高,拼音依然是我的薄弱之处,可我的观察力像一股神奇的力量推动着其他能力飞跃发展,如果一匹千里马把其他同学远远甩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