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羡慕我的朋友们,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过着充实而繁忙的生活。
现在,我也想做一个惜时如金的人。
在工作和学习上,我还是挺有计划的,别人安排给我的工作我总可以第一时间完成好,学习上的任务也总是做得又好又快。
但是空闲的时间,我相对没那么在意,没有很具体的安排什么时间去做什么事,而是顺其自然。想学摄影的时候学摄影,想看书的时候看书,想写文的时候写文。
直到那一回,我是第一次发现,一个人竟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充分利用到那样的程度。
阿耿是我高中的同学,在北京读研。
有一次,我刚好要去北京待几天,所以他就约我和阿杰一起吃了个饭,阿杰也是我们的高中同学,正好在北京实习。
那天,我们一下午都在王府井和西单打发了,一直吃了晚饭,才分开。
他们挺照顾我的,选择在我住的附近吃的饭。我回去很近、很方便,但是他们回去就得坐很长时间的车了。
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阿耿到学校都已经晚上十点了,然后我给他传了些我们一起拍的合照,顺便聊了几句,这下才知道他把时间安排成了什么样。
他说他刚洗完澡,等下还要出去。具体来说是这样的:十点钟到宿舍,洗澡;十点二十去实验室做兼职,做完了他还安排着玩一把游戏,然后十一点多回寝室休息。
于我而言,短短的一个小时,他竟然安排了这么多事情。换作我,洗个澡然后化妆出门,恐怕都不止一个小时了。
这样的对比,还真让人心慌。
我怕了,所以我努力在改。
现在,我每周只有十二小时的上课时间,加上备课,最多也就十八小时,所以空闲时间颇多。
但是我的做事方式其实是有弊病的。喜欢花很长一段时间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不喜欢被打断,尤其是那种确实需要注意力的事。
这样一来我的很多零碎时间都太浪费了不是刷手机就是发呆,不过好在前段时间在朋友的推荐下发现了简书,便开始收集零碎的时间来写东西,或许没什么人看,但是觉得写东西很开心,也很充实。
其实此前我是在电脑上用Word写日记的,但是每天都差不多,大多数都是关于工作,而并不是每天都会有趣事发生,所以写着写着就觉得没意思了。
现在,我每天上完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该完成的工作完成。下午五点开始运动,做半小时瑜伽。六点吃饭,准备好第二天的早餐,用微波炉热热就可以吃的那种。
晚上的时间全花在自己的兴趣上了。
从七点开始,一个小时的摄影视频了,边学边做笔记,边操作相机。
然后休息20分钟,看看热点新闻。
八点二十,到九点半,我学习英语,记单词,做雅思真题。我没考过雅思,现在在英国工作,深切感受到英语的重要性,所以想通过考雅思的设定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接着再休息休息,然后洗澡,十点一刻开始躺尸。在床上,我会让自己静下来,然后看kindle电子书。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看书,但是我家在农村,家里的书不多,经济条件也不好,想看书的时候能看过好几遍了,没了书,我也渐渐的失去了这个爱好。
高中的时候,学校里有个小书店,不过多数时候都是为了考试而看书,只有看《意林》、《格言》的时候才有点兴趣。
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使我进一步丢失了看书的爱好。不过我现在深知看书的好处,“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我在努力改变。
一般来说,如果看的是专业性太强的书,我不一会儿便会打盹儿,所以目前我只能试着去找回阅读的兴趣,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
我喜欢看的多是悬疑小说,比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湖畔》、《时生》等,它们大多被拍成了视频。
有时候看长篇,我会觉得光看书不过瘾,所以会在看了很大篇幅的书后开始看视频。
这样一来,我会被视频中的一些小细节吸引,又会想继续看书,在书中找答案,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看看书,十一点半睡觉。
第二天又是美好的日子,七点起床,听新闻和音乐,吃早餐,然后去学校上班。空余的零碎时间拿来码字,记录生活。
我没有像朋友那么地惜时如金,但希望某一天我也可以变成那样,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做事效率。
把每一天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过吧,别让时间白白从指尖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