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不擅表达,不爱分享的人。自己有什么计划和事情,都是记在心里默默去做,遇到什么困难也是自己扛着。
因为害怕周围人的不理解,害怕质疑的声音击溃内心并不强大的自己,害怕经受不住旁人的非议而放弃。
所以长久以来都只做一个默默无闻的人。
但现在互联网环境似乎专门给了人们自由表达的机会,发个心情到空间,拍个美景发朋友圈,微博评论,知乎问答,这些app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表达欲。
我一直以来很不明白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分享出来。
因为我自己的朋友圈经常看到大家,分享阅读,分享旅行,分享美食,分享生活小事儿。
对于一个表达欲不强,甚至想要隐藏自己的人来说,分享真的是一个多余的功能。
后来我将这个想法发到了朋友圈,结果朋友的评论让我瞬间反思自己,是不是早已忘了生活原有的样子,朋友圈哪能只是分享和晒图那么简单。
朋友A说路路你也太不懂了吧!现在社会大家都那么忙,忙着生存,忙着挣钱,朋友能相聚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且你以前很好的朋友如今大家都各奔东西了,想再见一面都很难了。
但通过他们的朋友圈,你就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啊!这也是促进彼此交流和了解的一种方式啊!
还有朋友圈可以避免尴尬哦!
许久未见面的朋友坐到一起,一番寒虚问暖客气之后,就有些找不到话题了,这时就可以想想他最近的朋友圈动态。
比如,她晒了新看的电影,那么此时可以就这个聊一聊啊!
而且既然能分享出来,说明他自己看后也非常的喜爱,感触很深。这样你们不是又打开了话匣子嘛!
想来朋友A说的正是,我和闺蜜自从上了大学,已经两年没见面了,大家平时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安排,偶尔视频聊上两句。
通常也是嘘寒问暖过后,就有些尴尬地大眼瞪小眼,每次为了缓解这种尴尬, 我都会努力去想最近她的朋友圈发了什么。
然后就会接着与她聊起,我看你最近在追xx剧哎,怎么样好看吗,给我剧透一下,然后两个女人可以就一部宫斗剧聊上一个小时。
听了A的解说,我只想感叹一句:“哎,原来最懂我们的竟是朋友圈。”
朋友B说:“擅于表达和分享能够吸引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啊!因为你的分享,有同样触动的好友看到了就会评论或私聊你啊。”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通过朋友圈发现我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然后才成为熟悉的朋友的。
不得不说朋友B真的很擅长交际呢!
B说朋友圈对她的两大好处就是:①满足了她的表达欲②拓展和加深了与列表好友的关系。
我只想说,这朋友圈的诸多好处都是被你们给开发出来的吧!
朋友C觉得这也是与不太熟悉的人建立沟通的途径。
突然想联系一个久违的人,但很久没聊过了,不想一上来太突兀了,那么可以翻一翻她的朋友圈,看一看她最近的工作生活动态,可以就她朋友圈的内容来找这次聊天的话题。
而他人能够分享出来的,也是愿意让别人看到的,所以也不怕聊到了别人不想聊的。
不得不说,这朋友圈的好处真的被你们发扬光大了。
朋友D简直不要太大实话,“我就是清个库存,一来怕图片丢失,二来顺便清一清手机内存。”
哈哈哈哈!!!
开玩笑的啦,不过说的也对,嘿嘿!
朋友F就文艺很多了,她觉得分享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借此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可以拍下,早起为自己细心准备的清香可口的早餐发到朋友圈里,今天的天空很晴朗要拍下,下班路上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可以记录,生活不就是由这些细小的事情堆砌起来的吗。
以前觉得这样的生活是出现在想象中的,但我每次看到F分享出来的图片,都觉得原来现实里也真的有人这么精致啊!
F的观点我深有感触,记得大一的时候,有一次在校园里散步,发现一只非常奇特的鸟儿。
它的羽毛颜色不全是黑灰色,而是在背上还有一撮艳丽的颜色,就好像一片绿叶之中有了一朵红花一样,让整个单调的暗色有了一抹靓丽。
而且鸟儿的头顶有两只脚,颇像插了两根棒棒糖,我看到后非常惊喜,于是就拍照发了朋友圈,于是好多朋友在下面评论,“哪儿找的啊,这么奇特,还是第一次见呢。”
而那一天因为这只奇特的鸟儿,我的心情竟也格外的好。
至此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生活因为发现而美好,因为分享而快乐。
其实以前的自己对生活有很深的误解,觉得生活好单调,活着没意思,那是因为自己把生活过的很单调,没意思。
后来自己想想,才发现原来身边那些每天都很快乐的人,他们也是经常爱发朋友圈的人。
我以前对他们也有误解,觉得爱发朋友圈的人是最无聊的人,每天发些没意思,没营养的东西,还觉得他们发的那些快乐是低级趣味。
现在才明白原来最无聊,最无趣的人是我自己,我才是那个不懂生活趣味的人,我才是那个发现不了生活美好的人。
以后我也要做一个爱分享会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