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了几年的断舍离生活,让很多人都了解到,生活中的人事物,三者均是合适就好,凡过多或过少,都不是最好的状态。
有的人为了断舍离的生活,把生活必备品都丢弃不用,这显然是偏激的做法,但是我们为了自己的喜好,不停的囤货,弄得家中无法下脚,也是过犹不及。
真正的断舍离,是物品合适、够用。
《断舍离》家居生活是作者首次公开东京的寓所,用自己家中断舍离之后的物品摆放和展示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合适的“断舍离家居的日常”。
本书的作者,山下英子是日本整理术“断舍离”的创始人,英子在大学期间学习瑜伽,从瑜伽课中悟出的“断”“舍”“离”三个整理概念,从整理自己的杂物开始到整理自己的人生,听过整理课的很多人都受到了“断舍离”概念的影响,很多人从此简化生活,心灵得到升华。
国内著名的主持人杨乐乐曾说:“断舍离不仅让我收获了全新的生活方式,还让我在人生每个时期做出正确的选择,收获更高阶的幸福”。
日常的服装品质,才能彰显你的自我定位
如今的信息时代,不管你在网上曾经买过什么,每天都会收到几条有关优惠的推荐,如果恰好是生活中能用得到的,手一滑,便下单了,等快递送到,才发现,家中同款还有好几个。
作者认为:物品减少,心灵就会得到滋润。
人生感官动物,我每每打开自己的衣柜,那各种颜色,春夏秋冬的衣服扑面而来,我都觉得有种负罪感,但是关上衣柜,就觉得自己少一件心仪的衣服。
有研究证明,说有购物癖的人,会经常忘记自己买过什么。我看着衣柜里那些没剪过标签的衣服,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山下英子在书中分享说:“衣物与食物相同”,应季的东西最好吃,衣服也是。她分享了一个可以控制买衣服的方法:
1、衣帽间正面中间吊梁基本上是空的,用来挂明天要穿的衣服;
2、不想再穿的衣服,要果断放手;
我试着把衣柜整理一番,那些舍不得丢又已经不再穿的衣服都收拾出来,或赠送他人,或捐赠收回,让他们都去该去的地方,然后把一些品质好很少穿的衣服归在一边,把经常穿不太贵的衣服归在一边,这样,我清晰地发现,那些看起来不太贵的衣服总价要比那几件贵的衣服要高出许多。
为何不买几件品质好的,又就可以经常穿的衣服呢,这样即省钱,又提高了穿搭品质。
就是如此,当你明白你噪杂的生活中都是有一些低廉的衣服堆积的时候,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了,作者也提倡说,内衣的品质一定要好,爱自己才能爱他人。衣服不需要太多,长穿的那几件反而要选好的,因为,藏在衣柜里,衣服和你都不能增值。
衣服是一个人的品位体现,明白这个道理后,这个衣柜的断舍离也就从容起来。
好的厨具,才能烹饪出好的味道
朋友搬家时,我送了一套高品质的厨具,说实话,那是我心水了好久,舍不得买的。朋友收到后回复我说,贵的确实不一样,不仅炒菜好吃,就连做饭的心情都不一样了呢!
这句话让我酸酸的,自己不舍得用的,结果被朋友尝到了生活的美味。
想着就把锅给熬糊了,这下好,直接换个锅,终于我把这个糊锅扔进了楼下的垃圾桶后,直接从商场里拎回了一个纯铁的炖锅。
铁锅无论是炒菜和煲汤都比其他锅味道要香,因为实在喜欢这口锅,更愿意做饭了,所以微波炉这个只管热东西的配置就太低了,我便断舍离送给了别人。如此的方法收拾厨房,就会发现,其实有的厨具本身就具有多功能,不用买很多放着,一年也用不到几次。
厨房整理的空间大了,人呆在里面做饭也觉得心情舒畅。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说,一位80后女生,自己工作买房,房间四壁空空,连床都没有,一个睡袋就解决了,说是要过极简的生活。
我倒是认为,对方觉得这样快乐,也未尝不可,只是,我更喜欢睡在乳胶床垫上。断舍离,并没有教我们舍弃所有,他提倡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物品都可以保留,建议在能力范围内选择更好的品质。
“断舍离”是一种思维训练,训练越用心,空间利用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断舍离,其实是要断什么
“断舍离”的基本原则:
断,是断绝物品大量增加
舍,舍弃不要的物品
离,反复断与舍,从对繁多物品收纳摆设的追求中脱离出来
哲学家说,没有人能真正的成为一座孤岛。
人是群体动物,我们生活在人群之中,在社交中扮演着各种角色,也会受到他人的影响,甚至会阶段性的迷失在自己对物品的物欲当中。很正常,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了解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断舍离会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
作者说:每个人都要学会自己生活。
无论是群居还是独居,学会自己生活,都是很有必要的。断舍离不仅仅是物品整理哲学,也是生活和心灵的整理哲学,每日三省吾身也是整理,把那些不用的,不对的,及时舍弃。纠正自己的问题所在,不背着过往生活,也不把太多无用的物品在家中堆积,一间房和一颗心放,有着相通的概念。
断舍离,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选择,我很喜欢这种具有生活智慧的整理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