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努力、不自律、不上进的生活就只有焦虑、恐惧和虚无。然而,大一、大二的我就是这样度过的。
白驹过隙,大二就要结束了。我们的感受是这学期不是才刚刚开始么,我们的感受是我们不才刚刚上大学么,而实际情况是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大四的学长学姐马上就要真正的离开校园了……
时间无情起来让人惶惑,让人措手不及。
我们在时间的潮流中,心不甘情不愿的被推着往前走,留下遗憾,留下不甘,留下这些年的追悔莫及,留下“如果重上一次大学我要做什么”的白日幻想……
纵然是心有不甘,纵然是百般无奈,纵然是时光作弄,我还是上了两年的大学,这两年的时光是有记忆的,这两年的时光是有证据的。
我终究得面对这个事实,我即将大三的事实!
记得刚刚大二的我还是满心欢喜的,因为我终于不是学校的“萌新”了,我终于可以自称为学姐了,我也可以凭借自己在学校的一年经历去给大一的学弟学妹提一些建议了。在和新生的言语交谈中,流露着满满的自豪感。
可是即将大三的我,已经不再那么的气定神闲,确确实实的开始心慌。心慌的缘由是底气不足,自身没有本事的底气不足。
比起大一的新生何时到校何时开始军训,我更关注的是我自身到底有什么本事可以亮出来,我在学校到底学到了什么,我毕业了到底能干些什么,我的未来是怎样的。
说实话,两年的大学课程给我的知识真的不如我认认真真的在网上学习的东西学习的道理多。这里不是说学校的课程没有用、老师教的不够好,而是我根本就没有在我的课程中花足够的时间和心血。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讲过,大学里的学习的不是知识自身,而是做人、处世的学问,修身、德行的提高,在于形成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
虽然我并没有在课程上做到像高中的那样努力以及废寝忘食,我也是尽量认真听每一节课,期末的时候会在图书馆待上了两周把一学期的知识全部梳理几遍。
有很多很多的人说大学的课没有用,以后上班根本用不着,你还是得重头学起。我赞成一部分,但我依旧为曾经逃课的我感到惋惜,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依旧想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对于我来说,听课是一种态度,一种尊重老师又尊重自己的态度。我听课不是为了考试得高分,而是应该给老师最起码的尊重。
马上大三,我面临的选择就是准备考研还是准备找工作,做的决定不同就意味着我在大三的一年有着不同的生活,或着今后过着不一样的生活。
大三,真的再也经不起虚度了。
对于一个普通二本院校的我来说,考研到名校是我所期望的最好的结果。心底里,有一种名校情节,有一种对于名校的执念。
在我们学校、在我们学院是有学生考到985大学的研究生,可那终究是少数。
考研的人千军万马,幸存者寥寥无几。
高中的我们,心高气傲,对自己满怀信心。当我们经历了高考,才发现高考被我们想的太简单,考到好的学校被我们想的太简单。我们在狠狠摔了一个跟头之后,开始怀疑人生,当然最后还是接受了现实,开始了对自己的定位。
在知乎上,我认识了一个清华大学的硕博连读的学生,因为家乡在同一个地方,我私信了他,向他说明了我的现状和我的迷惘。他给我说,现在就业形式严峻,建议我考985大学的研究生。
我说回答,我会努力的。其实在心里,我是怯弱的,我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我也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
985大学的数量有限,招生的名额也有限,我失去了我高中时期的那种狂妄。
毕业找工作,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
我不清楚。
读研就意味着花父母的钱,父母的年龄大了,我不想再看到他们为我辛劳的工作,在太阳的炙烤下还在干活。
我不忍心。
有一个同学给我说,读研花不了多少钱,有国家的补贴。然而我一天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我父母就要多为我劳作一天。我只想要,他们能够早一点儿过上轻松的生活。
父母衰老的越来越快,而我还在停滞不前。正如咪蒙所说,我们成功的速度赶不上父母衰老的速度。
如果不去考研,不去试一次,我又害怕工作后的我会为我当初做的决定后悔,我害怕我会说,如果当初努力一把,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如果当初大胆去尝试,会不会不留遗憾。
心中的天平依旧摇摆不定……
所幸的是,在一次专业课上,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下定了决心去为考研做准备。
她说,考研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她还讲到,在历年的答辩中,论文写的好的同学大多数都是那些为考研做过准备的人。考研和找工作并不冲突,即使你考研失败,但是你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准备,无形中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这是一个本科学历遍地都是的时代,这是一个考研成风的时代,每一位去考研的人都是有足够勇气的人。
“现在所走过的这条路留给将来的某个时候怀念就好,将来的某个时候我会怀念现在走过的这条路。”
希望有一天的我能够因为考研的过程对自己说,我的大学没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