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故事的三要素:
1、冲突
这是一个好故事的最大核心,只有故事充满了冲突,才会有悬念和转折,你才会去想该怎么办。
冲突的两个构成要素就是:渴望+障碍。
2、行动
为了解决冲突所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3、结局
行动的结果。
好多人都认为自己没有讲故事的天赋,其实讲故事是可以后天训练的。因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并不需要讲多么离奇复杂的故事,只需把你要表达的内容换一种呈现形式,要知道讲故事也有规则公式可循。
美国作家Jerry Cleaver 提出,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冲突,行动和结局。
故事中,主人公遭遇了一个困境,这就是冲突,他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解决目前的困境,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最后他成功或失败了,这就是结局。
现在网络上三分钟解读一部经典文学作品,或者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就是把握了故事的基础要素公式,从而能从故事的细节中,准确捕捉到故事的结构。
这三个要素中,冲突是灵魂,没有冲突就没有好故事。
比如下面这个栗子:
“美国有个药剂师,在研究一种感冒糖浆的时候,意外发明了可口可乐配方”
这就是平铺直叙。
如果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呢,他或许就会这么说:
“在美国有个叫约翰.彭伯顿的药剂师,一直在研制一种治疗头痛的糖浆,结果有一次实验,他的助手不小心把苏打水当做白开水加入了糖浆中,没想到调制出来的味道居然很赞,约翰.彭伯顿基于这种冒泡糖浆,又做了很多次试验,终于配制出一种口感很好的饮料,100年来畅销不衰,这就是闻名世界的可口可乐。”
故事中的冲突指的是打破平衡的要素,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的那种冲突,一切能打破平衡的的人物,事件,物品都是故事的冲突,冲突能给人制造紧张感,让人屏气凝神,想要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所以,营造冲突也被广泛应用在商业广告与品牌故事中。
比如,阿里巴巴的口号就是一个故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的品牌故事就是牢牢把握了一个冲突:中小企业生意难做。
冲突有两个构成要素:冲突和障碍。
阿里巴巴的品牌故事,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渴望就是能活下来,有盈利,障碍就是中小企业 资源有限,生意难做。
通常来说,冲突越强烈的故事越吸引人,所以扩展一下就可以变为:
强烈的冲突=强烈的渴望+强烈的障碍。
这也可以运用在工作中,比如项目汇报的时候,你可能有很多想说的,但你要强调最重要的那个目标,同时说明要实现这个目标遇到的最大障碍,面对这个障碍你做了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当然光有冲突肯定不行,观众要知道面对矛盾和困境,主人公做了什么。
这里可以借鉴5W1H原则,行动部分,讲清楚谁(who),在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基于什么原因(why),对什么对象(what)具体做了什么事情(how)。
最后,结局。
对于结局,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原则: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是要求故事有逻辑性,意料之外要求故事有转折性。
这个结局不是听众听了开头就应能够想到的。只有这样故事结局才算有力,让人意犹未尽,留下思考的空间。
比如《我不是药神》的故事——
冲突:
主人公程勇原本是个卖走私药的药贩。意外通过走私印度治疗白血病的药物一夜暴富后,为了自保选择金盆洗手。(渴望+障碍)后来程勇得知好朋友因为其他黑心药贩高价贩药而去世。
行动:
为了这些白血病患者,他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再次到印度买药,并以亏本的价格提供给白血病患者。
结局:
程勇终于被捕。(情理之中)
程勇被捕当天无数白血病患者来送行,最终法院酌情判处三年有期徒刑,这个事件也推动了白血病治疗药物的政策改革。(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