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则新闻在网上引起大家的争论和关注。在安徽卫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节目中,小米前人事经理直言:会对非985学生区别对待,至于怎么区别对待,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收了你的简历,以示尊重,但不带走。
应聘者小何是某所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会主席,按理说,其综合能力并不错,但参加了150场多招聘会,每场投简历100份,结果大多石沉大海。这不仅引人深思为什么?
节目中,这位人事经理给出了答案,并举了几个例子说明了他们为何只要985的学生。
在人事经理眼中,985的学生在英语上,考的是雅思托福,不是四六级;在计算机上,过的不是国家二级而是精通编程语言;在实习经历上,都是大型企业而不是小企业甚至没有实习经历。
因此,人事经理直接选了985学生,根本不看非985学生的简历,哪怕你再优秀。
有人质疑,难道非985的学生一定不如985的学生吗?显然,不是的。但人事经理为何还要这样做。
因为,从她的角度出发,她没有责任、没有义务、也没有时间去甄别非985的学生一定优于985的学生。我们每个人当了人事经理,恐怕亦是如此。
节目中,人事经理还问了小何一个问题:
人事经理:你在你大学的这四年中,你觉得你最骄傲的,最让你觉得成功的经历是什么?
小何:我做过我们学院的学生会主席,接受过很多电视台的采访。(负责做)人员方面的统筹、调动、安排,还有一些协作方面的事。
人事经理听到小何的回答后,直言小何只会管人管事,接着她就举例说明985学生在大学里是如何作为:
第一,很专业,行业尖端杂志发过文章;
第二,有规划,参加多个行业类的国际性交流;
第三,有闯劲,在国家创业计划或天使基金的扶持下已经开始创业。
最后,人事经理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你又不是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不了解你啊;你也不是我的老板的孩子,我不认识你啊!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不用手边的资源而去了解你并且把机会给你呢?
02
读研究生时,读的是教育类专业,在课堂上也常常和老师、同学探讨甚至争论过这个问题:企业在招聘时,该不该以985、211作为用人门槛?
在班上,我和另外三个同学是从本校保研的,另外十几个同学是从普通高校考到我们所在的这所211高校的。所以,争论是针尖对麦芒。
作为本科非211高校的他们而言,一致反对企业的这条规定,认为这是歧视和不公平,不该因为四年前的高考没考好就把人一棒子打死。
作为本科211高校的我们而言,一致赞同这条规定,不然怎么对得起我们四年前的苦学,我们当年付出那么多辛苦考211大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在此,也不排除非211的学生当年也很难努力,只是高考没发挥好或志愿没填好。
其实,这都是从个人情感出发的不理智的想法,从根本上而言是为了维护个人的利益。
但,普通人何尝不是永远站在自己所属的阶层说话?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所以,那些超越了阶层局限的人往往成了伟人。比如,出身大资本家的马克思,第一个喊出了打倒资本家,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理智分析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从高等教育的功能而言:高等教育不仅具有提升劳动力质量的功能,更具有人才筛选的功能。通过高等教育促进了社会流动,也促进了社会分层。最直接的例子,一个是古代的科举考试,一个就是现在的高考,大部分寒门子弟通过科举或高考改变了自身的阶层地位。因此,企业在招聘时以985、211学历作为一项用人标准,是契合高等教育人才筛选功能的直接体现。
从高等教育的质量而言:毋庸置疑,985、211高校比普通高校有更强的师资力量,更多的经费支持,更多的出国机会,更丰富的社团活动,更浓厚的学习氛围,等等。总体而言,经过四年的熏陶,985、211高校毕业的学生的整体水平会比一般高校要好。当然,也不排除有较差的学生。
从企业招聘的成本而言:企业招人的逻辑是,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选出最佳人选。所以,学校就是第一判断标识。这和我们买东西,首选名牌一样,品牌在一定程度就代表着质量。一定意义上而言,学生就是学校生产出的产品。
从人事经理的角度而言:人事经理招人时,是以为企业招聘到最合适、最优质的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这是她工作价值和工作业绩的直接体现。如果她招到了更好的人,为公司创造了更大的价值,那么就有了升值涨薪的资本。如果她招的人不行,就会砸了自己的饭碗。所以,于人事经理而言,她没有必要去承担招聘普通高校的学生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 。
从就业公平的角度而言:以985、211为标准就是对普通高校学生的不公平,不用这条标准就是对985、211高校学生的不公平。因此,很难下一个定论,到底是公平还是不公平。在我看来,公平的衡量标准不在于是否以985、211作为就业时的标准,而是是否保障了每个学生在进入985、211大学时的机会公平。即,每个学生在高考时进入985、211大学时的机会是均等的。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企业以985、211为招聘标准自是有其充分的理由,不然也不会在国家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依然我行我素、置若罔闻。
03
现实如此残酷,非985、211的学生到底该何去何从?
第一,勇敢面对现实。抱怨不能解决问题,流泪不能解决问题,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勇敢面对现实,才是唯一出路。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第二,培养核心能力。节目中,人事经理诟病小何的几点无外乎,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实习经历和专业能力等。因此,在大学就着力提升自己这几个方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
第三,找准择业方向。小何当过学生会主席,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用人能力肯定会比一般学生强些。适合他的岗位应该是公司的管培生或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国企这些体制内的岗位,而不是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互联网企业。他选择互联网企业显然找错了方向。
第四,做好职业规划。大学的学习、实践经历等一定是与今后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习和实践不是目的,只是达到目标的一种手段。有的同学在大学拿了很多证书和奖学金,算是优秀学生了,但为何找工作不行,就是因为他把学习当成了目的,只会为了学习而学习。所以,做好职业规划,让考研、实习为职业目标服务。
第五,一定相信自己。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一次高考的不如意和上一个在世俗的眼光中不太好的大学,不代表一生就是无所作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是辅助因素,而这个内因就是你本身。只要你努力去汲取营养,即使普通大学也有丰厚的阳光和雨露,让你成长为参天大树。
最后,愿所有非985、211的学生能被世界温柔以待,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