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20
书籍:《好好思考》
作者:成甲老师
今天分享最近一直看的书《好好思考》,这本书我一边看一边想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在这本书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查理·芒格学习思想的精髓:“知识和知识是不一样的,我们不需要学习和了解所有的知识,我们只需学习各科最杰出的思想,去抓住最关键的要害,就可以解决绝大多数问题。”看完我相信你你也会和我一样有全新的感受。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思维模型,分析它的本质。具体内容在第一章“引言”和第二章“多元思维模型:终身学习者的利器”。
第二部分:教你如何高效学习和掌握思维模型。这部分内容在第三章“学习掌握思维模型的实战方法”。
第三部分:如何把跨学科的思维模型融入一个知识体系?具体内容在第四章“如何建立多元思维模型知识体系”。
第四部分:如何综合运用跨学科思维模型解决复杂问题?具体内容在第五章“综合运用多元思维模型解决复杂问题”。
在这本书中,你会知道:“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具体的答案,而是如何发现答案的过程。”我们只有掌握了学习、提问、思考的方法,才能真正建立起自我探索、终身学习的能力。知识的增加不是成长,思考能力的提升才是成长。
查理·芒格曾说:“在我这漫长的一生中,没有什么比持续学习对我帮助更大。而我能够持续学习,是因为我幸运地很早就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在这本书里,作者重点像我们说明了一个问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该如何找到有效的决策去应对这些问题?而这里的决策就是作者将要和我们讲的“思维模型”。
那什么是思维模型,查理芒格认为,学习并不是追求更多的知识,而是要寻找更好的决策依据。这个更好的决策依据,就是那些经过广泛验证的原理和规律,芒格称之为思维模型。
总之,这本书在很多方面给了我思考,书中提到的思维模型,系统化学习方法,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也想分享以下几个对我特别有帮助的点。
比如“五星笔记法”,在记笔记的时候,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预判对方要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内容值得讨论。
2.记录对方讲解的逻辑是什么。
3.这次讨论中,我有什么疑问和启发?
4.对方的做法、想法或者给我的启发点,可以提炼为哪些有效策略(思维模型)?
5.这次讨论中给我的启发,哪些可以立刻变成下一步的行动?我如何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生活里?
五星笔记法,在工作和生活中其实都是可以去运用的,对于学习到的知识,我们不只是单纯的拿来主义,更应该做的是二次加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真正的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方法和行动,
其实五星笔记法就是一个思考的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去进一步的掌握知识,当然知道了之后重要的就是刻意练习,不断践行,毕竟练多了才能真正的转化为自己的,成为一种习惯。
比如要建立全局性学习力,在这里作者重点阐述的就是我们应该要学会跨学科学习,建立多元思维。
说到这个,让我想到了大学选专业的事情,在我以前的认知里面,大学选了哪个专业,我就只需要学习这个专业的知识就行了,就这种认知让我一开始错过了很多接触新知识新学科的机会,当然啦,这种状况在我身上也没有持续很久,只是现在会有后知后觉的感觉,会发现,原来很多事情仅靠在大学学的专业是不够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是应该去具备的。
而在这本书里面,作者也因为受查理芒格的“要掌握“重要学科的重要原理”这个观点的影响,在书里面也列出了四类学科供我们参考学习。我自己看完觉得也是很有必要去掌握,
又让我想到了查理芒格说的:“如果你想成为理性的思想者,必须培养出跨越常规学科疆域的头脑。而这需要大量阅读数学、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和文学等各学科及相关学科中著名科学家的重要著述,了解并熟悉书中介绍的核心概念,能够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
四类学科:
1、理解物质世界的基础学科,如物理学、数学、化学等。
(越是面对过去没遇到的问题和面向未来的问题,就越需要从底层的基础原理中找答案和线索。)
2、理解群体系统规律的学科,如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3、理解复杂系统规律的学科,如复杂性科学、人工智能、哲学等。
4、理解精神世界的人文学科,如心理学、美学、宗教、历史等。
(几乎所有和我们生活中体验、精神相关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这几个学科。)
不过在这里作者也强调了,推荐这些值得学习的学科,不是让我们去掌握哪些是重要学科,甚至也不是说要让我们全部知道这些学科里有哪些重要原理。作者真正的目的是想要我们真正知道支撑一门学科背后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因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更多的学科知识”,而是“更全面的思维方式”,希望大家不要本末倒置。
对了,作者还分享了阅读时的三个方法:查字典法、关键词法、知人论世法。
这里很想分享一下查字典法,我自己归纳为问题导向结果驱动,就是说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需求,根据自己的问题去书中找寻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不是追求把一本书阅读完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这种带着问题去阅读的方法有适用性,它并不适用全部的书籍,但是对于一些工具书、对于自己在主题阅读的时候会帮助很大,可以快速帮助自己找到想要的答案。
书里面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用这个方法,我整理出来,也是一次新的理解和使用了,
如果我现在只有半小时读书,我会这么做:
(1)拿出一本书/一篇文章,看目录或快速浏览,翻到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一旦读到自己觉得有用/有趣的地方,就停下来合上书。从打开书到结束读书,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
那剩下的时间干什么呢?当然就是“思考提问”环节啦。这时我就会:
(1)拿出纸和笔。
(2)向自己提问。
提什么问题呢?这是很关键的,不同的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收获。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只有半小时的时间内,回答下面几个常见问题就非常实用:
1)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自己有启发?
2)它在解决什么问题?
3)生活中还有类似的问题吗?
4)自己能把这个启发点用在生活中吗?
5)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
…………
其实就很简单的一个方法,但是我相信如果你隔着长期实践,你会发现它可以给你带来很多新的思考和改变。
到这里,你是不是发现这些方法和思维模型很好用,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花了很多差不多十个小时阅读,整理,列出行动清单,学习方法,然后践行用于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如果你期待自己成为更加理性思考,提升自己的学习力,那我推荐你也看看这本书,它会给你带来新的思考。
最后,分享书中的一些句子,一起学习!
做系统级能力建立的事情,能带来系统级优势的长期回报,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才有差异化的竞争力。但是,人总是会被眼前能立即看到的赚$机会吸引,而不敢坚持未来很长时间后原本一定会赢的事情。
只要掌握了在追问答案的基础上,继续追问思考过程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从生活中学习,还可以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宗教等看似无用的学科中获得重要的收获。这么做不是让我们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而是“to think like”一像不同领域的专家一样思考,越是相距甚远的两个学科,它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的思维方式往往差异就越大,也就越能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思维方式。
从阅读改变自己的角度来讲:快感不重要,改变才重要。我们能否通过读书学习改变自己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把获得的思维模型用到生活里。过去我们把99%的时间用在了阅读上,偶尔回忆时却想不起读了什么。现在,我们要调整读书的时间分配:用20%的时间阅读,80%的时间来思考——我们要怎么应用获得的思维模型?
而我们如果定期、有规律、有格式地记录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己思想方法的局限性,理解自己思维演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找到自己思维的盲点,尽力避免自己陷入到“无知的自信”中。
做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录别人的知识,而是寻找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完善你思考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未来怎么用知识,现在就怎么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