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静:《大学》D4什么是“止于至善”?

《大学》第三个纲领“止于至善”

什么是“至善”呢?

就是达到极致的善,达到终极的善,也就是孔子说的“七十需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按照自己心里头的想法去做,“不逾矩”,没有任何不合规矩的地方,也就是说,心理一点恶念都没有,心里的所思所想都是善的,都是合规矩的,都是符合社会要求的。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止于至善”,就是停留在绝对的善之中,这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

止于至善,另一层含义,就是没有私心

居人行义,首先要居于仁。

仁就是家,就是至善,是事理当然之极。

“存天理,灭人欲”

尽天理到了极致,恰到好处,而人欲呢,完全没有。就是“止于至善”。

思考:美食、美酒是天理还是人欲?

那什么是“存天理,灭人欲”呢?

吃饭就是天理,美食就是人欲。

进一步说,“美食也是天理,但吃多了就是人欲”。

再进一步说,“美食美酒都是天理,但暴饮暴食,吃胖了,吃出糖尿病,吃出三高,喝醉了,喝吐了,喝伤了,这就是人欲。”

这样,你每顿饭都可以修练一下“存天理、灭人欲”,修炼一下“止于至善”了。

修炼要抓住发端处扩充放大,这每顿饭的止于至善,就是一个发端处,

你抓住这个“发端”处,把它扩充放大到你的每一件事情上面,就是止于至善了。

儒家之学,就是日用常行。就像修行禅宗要挑水砍柴,是一个道理。

思考:为客户做好服务与希望客户明年还能和我续合同,哪个是天理,哪个是人欲?

为客户做好服务,这是天理;希望客户明年还能和我续合同,这就是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完全不考虑他明年给不给我续合同,一切只按怎么把事做好为标准。这样就不会为了续约而迎合客户,而实际却做了伤害客户利益的事。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孙子兵法》

如果一切只为了客户事业的成功,只为了客户的利益,这就是止于至善了。

不要为了求名而去改掉人家本来有价值,但不是你做的东西,也不怕因为没听客户的意见而得罪他,造成不能续约的。一切只为了客户的事业成功,只为了客户的利益。

止于至善,就是中庸。

中庸的概念:

中,是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是恰到好处地走在正中间;

庸,是永恒不变的定理。

比如吃饭7分饱是绝对正确,那中庸就不是6.99分,也不是7.01分饱,而是正好7分饱,丝毫不差,恰到好处,止于至善。

所以,中庸就是绝对正确,极致完美,恰到好处,无过不及。

孔子说:“中庸不可能也”

因为这是一个标准,你知道了这个标准才能按照这个标准去做,随时检查自己呀。

这里的不可能,就像高等数学微积分的极限值,你不可能达到,但可以无限趋近。

关于“私心”

人怎么可能没有私心?

没有私心又怎么能做到呢?

心底无私天地宽,你的私欲越少,天地就越宽。

止于至善,主要就是没有私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朱熹说,止,就是到这儿就不走了。张居正说得很形象,他说就好...
    华杉2009阅读 6,586评论 11 34
  •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开篇就说了三纲八目,内容比较多,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今日学...
    八宝先生阅读 3,401评论 0 1
  • 《大学》是儒家的一部短小精悍的书,被定为一个人十五岁起就要学习的修齐治平的经典。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
    牛拾叁阅读 2,854评论 0 0
  • 《大学》里的止于至善是一个明确的目标,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止于至善的"止"字,张居正在给小万历上课时说止就是...
    霖泽木木阅读 3,068评论 0 2
  • 大学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就是中庸。 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谓之中,恒常不变谓之庸,是一种做人做...
    功能美阅读 2,1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