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引用发动一首中国很著名的古诗破圈火到了国外,引起了一大批国外的网友来探究他的深意,而这首诗就是课本上都出现过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关于这首《七步诗》的作者,比较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三国时期的曹植,他借燃烧豆杆煮豆子一事,讲述了封建王朝里兄弟相残的残酷现象。
但在详细了解过这首诗的流传背景后,我却发现这首诗的作者并不是曹植,而是他人借曹植的名义流传下来的“新·曹植”诗,正如唐·杜甫的作品和杜甫的作品完全是两个人的作品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来看看《七步诗》的原始记载。
一、最早记载“七步诗”的书出现在曹植去世二百多年后,在曹植同时期的文人笔记和曹植自己编纂的作品集中并未有七步成诗的记录;
关于“七步诗”的由来,最早的记载是在曹植去世二百多年后的南北朝时,南朝宋国的文学家刘义庆所编写的《世说新语》中,并且有趣的是,在《世说新语》中还记载了三个不同的版本。
▶第一个版本
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如若不然,就要判处曹植死刑。
于是,曹植应声便当场作诗一首: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个版本的故事是最广为人知的,但这个故事有两个致命的问题:无论是故事中流传的诗,还是曹植当时的封号跟我们现在的常识都是有出入的。
出入一是曹植被称为东阿王时,曹丕已经去世三年了,试问死去的曹丕又如何针对曹植呢?出入二是这个版本的七步诗属于六句诗,我们熟知的版本是四句诗。
当然,光凭这两点,我们还是无法断定七步诗就是一首假托曹植之名所做的“假诗”,咱们再来看看另外两个版本。
▶第二个版本
这个版本是李善注引用的古本《世说新语》中的内容,他如是记载:
“魏文帝令陈思王七步成诗,诗曰:萁在灶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比起第一个版本,这个版本明显更接近于我们现在熟知的版本,如果将两者集合一下的话,借用第一个版本的剧情,一首流传了上千年的名作就诞生了。
▶第三个版本
这个版本的七步诗,颇有些戏剧性,现存版本的《世说新语》已不可见,只有《太平广记》中引用的记录流传了下来:
有一次,曹丕和曹植一同出游,二人见两头牛在墙边角斗,其中一头牛不敌坠井而亡,曹丕便下令让曹植在一百步内做一首《赋死马》诗,要求还特别刁钻“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
换做是我,看到这么刁钻的题目,一定特别头疼,曹植不愧是大才子,他坐在马上,策马奔腾,一边奔驰,一边提笔赋诗道:“两肉齐道行……盛意不得泄。”
等到曹丕满意的点头后,曹植又作了一首诗,来哀叹自己的处境:“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在同一本书中,关于“七步诗”的记载,有三个不同版本的故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如果这首诗当真是曹植所做,又怎会出现这样的矛盾点呢?
细读史书,我们会发现曹植曾经出版过自己的作品,在他的《前录自序》中有这样一句话:“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虽触类而作,然芜秽者众,故删定别撰,为前录七十八篇。”
据此我们可知,曹植曾经将自己作品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78篇,整理成了作品集发表,而《七步诗》却不在这个作品集中。
再者,魏明帝曹叡曾下令,将曹植所著百余篇赋、颂、诗、铭、杂论收集起来,整理成文集收藏在宫廷内,《七步诗》也不在其中。
如何同时代的文献不见关于《七步诗》的任何记载,却在曹植去世两百年后,出现在《世说新语》中,并且还有三个版本呢?
这只能说明“七步诗”并非曹植的作品,而是他人借曹植的名义发布。至于他人为何要这么做,其实很简单,要么古人是为了能让自己的作品借大家之名流传后世,要么就是想表达自己的某种政治倾向,只是自己人微言轻,只有借名人之言才能引起他人的重视。
据《晋书·曹志传》记载,晋武帝时期,有一篇盛传是曹植所作名为《六代论》的文章很有名,晋武帝读罢感触良多,便拉来曹植的儿子曹志询问道:
“这篇文章是你的父亲写的吗?”
曹志答道:“我父亲的文章都整理到了宫廷珍藏的文集中,您按照目录查询便是。”
晋武帝司马炎命人查阅后,并未发现有这篇文章,他又问道:“目录中并无这篇文章,这是谁的作品呢?”
曹志这才揭开谜底:“据臣所知,这是族父冏所作,他因为我的父亲才名在外,便想假托我父亲的名义,让自己的作品流传下去。”
从曹志这番应对,咱们可以看出,在他的心中,曹植的作品基本都收录在文集中,若是不在文集中的作品,则是像他族父那样,假借曹植的名义,把自己的作品归附在了曹植的名下,并且这样的事情看样子在当时并不少见。
对于这一假借名人之言发布自己观点的现象,鲁迅最有发言权:“我实在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
二、记载“七步诗”的书,主要是收集当时的文人奇闻异事,可信度不如正史;
《七步诗》还有一个很大的漏洞,那就是按照《世说新语》的说法,那时的曹丕已经称帝,他对曹植动了杀心。而据史料可知,曹丕登基后,唯一一次算得上起杀意的事件,是曹丕篡汉登基后,曹植穿上丧服,放声哭泣,激怒了曹丕。
这件事发生后,曹丕因为母后卞氏的缘故,也只是将曹植数次徙封,让他远离政治中心,做一个闲散的宗室,并未做出实质上威胁到曹植性命的事情。
而另一边,曹植在认识到自己无力和曹丕抗衡后,也很识时务,多次向曹丕献出宝物,表达自己服软的意思,面对这样谦逊的曹植,曹丕和他之间的关系有了明显的缓和,按照曹植自己的说法是:“(指黄初六年,曹丕去看曹植的事)今皇帝遥过鄙国,旷然大赦,与孤更始,欣笑和乐以欢孤,陨涕咨嗟以悼孤,丰赐光厚,訾重千金……”
综上所述,单凭小说集《世说新语》的说法,显然“七步诗”为曹植所作的真实性是存在很大漏洞的。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可以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吗,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