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创作中,如果要我指出谁是最完美地体现了瓦莱里关于幻想与语言的精确性这一美学理想并写出符合结晶体的几何结构与演绎推理的抽象性这类作品的人,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博尔赫斯的名字。我对博尔赫斯的偏爱原因不仅于此,还有其他的原因,主要是: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宇宙模式或宇宙的某一特性的模式,如无限、无数、永恒、同时、循环,等等;他的文章都很短小,是语言简练的典范;他写的故事都采用民间文学的某种形式,这些形式经受过实践的长期考验,堪与神话故事的形式相媲美。
——伊塔洛·卡尔维诺
年少时候读博尔赫斯的第一本书是《小径分岔的花园》,没看的太明白,理解上有点费解。长大后读他的第一本全集本也是《小径分岔的花园》,其中收录了七篇短篇小说,分别是《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环形废墟》、《巴比伦彩票》、《赫伯特 · 奎因作品分析》、《通天塔图书馆》和《小径分岔的花园》。虽然在理解上稍有长进,也在反复的阅读中被博尔赫斯的语言魅力所迷恋,我沉溺在他每一篇文章所构造的宇宙的某一特性的模式下,如《小径分岔的花园》里时间是平的,《环形废墟》中虚实在梦和幻影间如真似假切换自如,《通天塔图书馆》里无限和有限在时空中不断交错平移……
在这七篇小说里,最负盛名的是《小径分岔的花园》,每每提起博尔赫斯,对此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故事以一位间谍余准的被捕历程为主线,用大量的篇幅撰写了余准在汉学家艾伯特家里探讨和他探讨曾祖父彭睢遗留世间的奇书。正当投机之时,为了完成自己使命不惜开枪杀死艾伯特,并由此被前来的高登逮捕入狱的故事。
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博尔赫斯将现实的理性认知化作是时间和空间的一场博弈,依靠虚幻的二元维度里的情节,来进一步剖析此当下混乱的现实世界。就如文中提到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它既是余准曾祖父彭睢在遗留世间奇书中描述的虚拟花园,又是那个汉学家艾伯特家里以明寂亭为中心的现实花园。同时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的背景错综复杂,一个是埋伏在英国军队的德国间谍,身份是创造中国迷宫的彭睢的曾外孙余准。一个是早年曾在中国布道的传教士,迷恋中国迷宫彭睢奇书的汉学家艾伯特。一个是为了博取英国雇佣者信任,拼命逮捕德国间谍的爱尔兰人高登。作者在小说中将这三个关系复杂的人物在某一时刻汇合于小径分岔的花园,他们交错、平行的故事发展, 通向无数的未来,强化了时间永远分岔的概念。
经典之所以永久流传,除了博尔赫斯在小说语言方面的革新之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宇宙某一特性下的模式,无限、往复、永恒……精炼的言语糅合民间文学的某些创作形式,堪与神话故事相媲美。 此外,他的言辞造句中隐藏着许多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斟酌咀嚼的道理。
我从怯懦中汲取了在关键时刻没有抛弃我的力量。我预料人们越来越屈从于穷凶极恶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强盗了;我要奉劝他们的是:做穷凶极恶的事情的人应当假想那件事情已经完成,应当把未来当成过去那样无法挽回。我就是那样做的,我把自己当成死去的人,冷眼旁观看那一天,也许是最后的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临。
阴谋诡计与实践永恒的错综交织。承认吧,无论做了什么选择,事情依然有无数种肯呢个,我们只是走出迷宫的一种途径而已,依然有无数种途径,但结局只有一个:死亡,也许它是终点,也许只是一个终点通向另一个起点。
我不属于任何人,我属于全世界,你们在进来之前已身在其中,你们在离去之后仍身在其中。
…………
文中有太多太多值得反复回味和深思的句子,《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部值得拜读的博尔赫斯的作品。简练而不简单,费解而不乏味。
而在全集本的《小径分岔的花园》里另外收录的六篇文章,同样也只得去品味。
《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赫伯特 · 奎因作品分析》私认为是三篇迥异的作品注解。《巴比伦彩票》如博尔赫斯所言,具有“某些象征意义”。《通天塔图书馆》是一篇幻想小说,在某一层面我私认为映射了作者当时的抱负追求,那是一个迷幻的无法抵达的天堂。《环形废墟》是一篇完全虚幻的小说,倒退追寻和完全虚无,是一场生命终结的探讨,这是六个短篇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
EDN.
这是我的【月度阅读计划】的03篇书评
《小径分岔的花园》//时间永远分叉,通向无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