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写作受季羡林先生的启发,季老在《读书治学写作》中有一篇文章《怎样学习外国语》,读后恍然大悟。
本人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到现在已有20多年时间了。这期间有几年间断,但十几年的学习时间总是有的。到目前为止,自己从不敢夸口说已经精通英语,甚至连熟练都达不到。听不懂,不会说,写不出,一些稍微复杂的书面表达也看不懂。这种情况一定会让别人不耻,学十几年英语就如此水平吗?自己想想也有些难过。
曾几时,自己因为懂几个难点的句子或能听懂几句简单的对话而沾沾自喜,读完季老的文章却发现原来大错特错。
发誓要在研究生期间英语有大的突破,这篇文章正好给我指明了道路。下面看看季老给的学外语建议。
一,学外语没有捷径,人人平等,都要付出劳动。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人就是有志向去学习又肯动脑筋的人。
季老说,“学外语学到百分之五六十,甚至七八十,也并不十分难。但是,我们不学则已,要学就要学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越高越好。不到这个水平你的外语是没有用的,甚至会出篓子。”因为要治学、译书、做重要的口译工作。
季老比喻,“我们这些学习外语的人,好像是一群鲤鱼,在外语的龙门下游弋。每天肯努力的鲤鱼,经过艰苦的努力,认真钻研,锲而不舍,一不耍花招,二不找捷径,有朝一日风雷动,一跳跳过了龙门,从此变成了一条外语的龙,他就成为了外语的主人,外语就为他所用。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在龙门下游来游去,不肯努力,不肯钻研,就是游上一百年,他仍然是一条鲤鱼。”
二,读原著。一位语言大师说过,学外语有如学游泳,把学生带到游泳池旁边,一一推下水去,只要淹不死,游泳就学会了,而淹死的事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喜欢循序渐进,而德国正好相反,只要懂得一些基本语法,就让学生查字典,读原著。事实证明,德国这种学习外语的方法非常有效。
想想自己学习英语十几年,真正的英文原著没有读过一本,所以外语水平低也是能够理解了。
还有就是不管你今天外语多么好,不管你是一条多么精明的龙,你必须随时注意语言的变化,否则就会出笑话。古人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自己的语法已经没有问题,精进的办法就是阅读原著,大量练习听力。只要假以时日,一定会有突破,至少在阅读和听力方面。至于写作和语言表达,现在还没有方法,后期慢慢解决。
其实,读原著还解决了一个思想问题,就是对外语的恐惧。以前学习外语都是在课堂,课外最多就是背背单词和读读课文。这种学习方法具有严重的依赖症和缺乏主动性,学习外语只是一种任务,并没有积极主动去学习,当然也不能领略优秀外语原著的魅力。一旦克服对外语学习的恐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不说了,我要找原著去读,踏踏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