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的切入点

很多人都知道"木桶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条,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企业,尤其是集团型企业就好比一个大木桶,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每一块业务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不可或缺的一块木板。同样道理,企业的成功往往不只取决于某几个人的超群和突出,更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木桶理论"表明,之于企业,"最短的木板"就意味着企业的劣势,因此,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

和许多的企业接触后,我们发现,优秀的企业很多都是折腾出来的,总是在不停的调整、优化,甚至于变革,通常而言,他们都是变得更好(当然这个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缴一些学费)。值得注意的是,"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在管理的改进中,一定要注意改进最短的那一块,事实上,几乎所有企业的最后崩盘都是从某一点开始的。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很多公司重视研发、重视营销,但不重视理货系统、中央收发系统、出纳系统、订单系统等,而这些不被重视的东西常常就就是企业的短板,这就造成了企业管理成本过高、效率很低,从而削弱了企业的反应能力、竞争力以及赢利能力。试想,企业里,前面干得再好,后面发不出货,还是等于没干。其实,很多企业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些现象,所以常常提出一个理念----向管理要效益,但是多数情况下,它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常常无从下手,很难落实。

我们认为,要实现管理的均衡,关键是要建立起一套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否则的话,每个部门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最重要。比如有人说我搞研发创新很厉害,但创新的价值如何体现,我们得有个东西来测评,但如果我们的价值评价体系不能使公司的组织均衡的话,这些部门缺乏优秀管理者,就更不能实现同步的进步。就好像很多公司初创时,常常是"饥寒交迫,等米下锅"的状态,这个时候什么都不管,就是要"活下去",所以他们往往十分重视研发、营销。但是随着创业初期的过去,这种偏向并没有向科学合理转变,因为晋升到高层的管理人员多来自研发、营销,他们在处理问题、价值评价时,有不自觉的习惯倾向,从而使得强的部门更强,弱的部门更弱,形成瓶颈。

事实上,在解决企业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上,任正非在其很多次的讲话中谈道:首先,要进行岗位轮换制度。华为的管理人员轮换有两种,一种是业务轮换,如研发人员去搞中试、生产、服务,使他真正理解什么叫做商品,那么他才能成为高层资深技术人员,如果没有相关经验,他就不能叫资深。另一种是岗位轮换,让高中层管理人员的职务发生变动,一是有利于公司管理技巧的传播,形成均衡发展,二是有利于优秀管理人员的快速成长。其次,研发的价值评价体系要均衡。研发的评价体系要均衡,在研发体系不存在谁养谁的问题。所以,不能出现哪个产品赚钱,哪个产品不赚钱,赚钱的就趾高气扬,不赚钱的就垂头丧气这样的现象,否则公司很快就会崩溃。考核的基础应该是今天是你贡献,明天是他贡献,大家都在贡献。所以,我们要做均衡发展,今天不赚钱的项目也要加大投入,今天赚钱的项目要加大奉献。我们希望长远地生存下去,短期生存下去对我们来说是没有问题,因此,评价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目 录 摘要······...
    guoaiqiang阅读 5,994评论 0 5
  • 一月&二月 投入进你爱的事情当中 越是享受其中便越忘我 所谓忘我 不过就是忘了那颗得失心 此心一失即得所有 最大的...
    开kai116阅读 420评论 0 1
  • 1 欲望是思维的蠢动,自我膨胀,得而易厌,贪图新鲜,永不满足,是自我不断滚动运作的机器。 2 欲望无法被完全满足,...
    AmuseDou阅读 1,126评论 0 0
  • 逻辑斯蒂回归 ** 原理 **:不要用线性回归问题去解决分类问题,再y上做了一次逻辑斯蒂转换,让y这个无法用线性表...
    毛嘎子阅读 5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