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想和你一起来聊聊,从脑科学的角度上来讲,为什么网瘾很难解除。
我们班级就有这么一个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是每天泡在网络上,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孩子网瘾越来越严重,情绪控制能力越来越差。你可能会问我,戴老师,那后来怎么办呢?后来家长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这样下去不行,于是这个孩子就被送到特殊学校去上学。这个所谓的特殊学校就是实行军事化管理的学校,以军队的形式来管理这个孩子。
好了,咋们先不说这个孩子了,我们进入主题,先说说习惯:
第一、 习惯
看我文章的读者,应该知道,我之前讲过习惯。从脑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每个习惯就是一个组块,是一个人长期做某种事情,在大脑中形成的一个又一个沟回。从逻辑上来说,每一个习惯又是由暗示、行为、奖赏构成。
有一个良好的习惯的人,一旦今天没有做这样的事情,那么就会特别的难受。比如说,我每天写文章、每天跑步,就在我的大脑中构成一个非常强大的组块。每次当我写完一篇文章,跑完5公里的时候,我的大脑就会给我分泌多巴胺,让我感觉到非常舒服。反之,若是我没有做这样的事情,我的大脑就会特别的难受,没有给予我奖励。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每个习惯,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神经构成。若是一个习惯非常强大,以至于你每天必须去做这样的事情,那么这样的神经就非常粗。还是拿我写文章这个习惯来说,在我的大脑中关于写文章的神经肯定是很粗,想要一下子,有一天不写文章肯定是不可能的。当我将跑步和写文章上瘾的时候,每天必须做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可能对于旁人来说不能够理解。我经常会听到同事说,戴老师,你好有毅力啊,怎么每天写那么多文章,跑那么多步,我只能笑笑说,写文章和跑步就和你刷牙洗脸一样,每天的习惯而已,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伟大。
因此,所谓的习惯,就是在你大脑的一个又一个的组块,是一根又一根的粗的神经,是全自动化的结果,他只是消耗你大脑的部分能量而已。
第二、网瘾
说完了习惯,我们再来说说网瘾,其实网瘾和习惯的道理是一样。第一次,你开始上网,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乐,随着时间的迁移,慢慢的,慢慢的,上网也成了你的生活中的习惯,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应该是玩手机已经形成了习惯。
但是,这个网瘾的形成和习惯又不一样,这个网络是网络公司根据人的天性专门为人类设计。比如说,排行榜,点击率,随机奖励等等,都是对于网络游戏给予游戏者的一个又一个的奖励。随之时间的迁移,有网瘾的人,他们的神经也会变的越来越大,一旦神经变大,那么就必须要消耗更多的的多巴胺。那么问题来来了,可是,我们人类的多巴胺也就那么一点点,全部都消耗在网络游戏上这个组块上,那么大脑在其他方面能力就会越来越少。
神经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网瘾者的大脑的两侧网状区域面积会比我们普通人小,这两侧区域是主要是人的情绪管理方面的功能,因此,游戏往瘾者,他们在情绪管理上是会欠缺的,动不动就会很生气,甚至很愤怒。比如说,我们班级的这个孩子,在学校里还可以,在家里就经常和爸爸妈妈大吵大闹,甚至将家具都弄坏了,性格非常的不好。
科学家也发现,网瘾患者在大脑前额叶的灰质区域,也是比我们普通人少,这部分区域主要是人的认知能力方面的,主要表现在,语言很难交流,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成绩非常的弱。还是拿我之前的班级的那个学生来说,这个学生是我们班级成绩最弱的学习,认知能力差了,学习学不进去了,成绩自然就弱了。
无论是大脑两侧网状结构还是灰质区域,主要的根本原因,就是这两块区域的神经太细,太弱了,没有变粗,大脑只是将大量的多巴胺用在游戏上,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上分泌的少了,网瘾形成了,神经变粗了,是很难变细的,网瘾就很难戒掉了。
第二、家庭教育
我每次开家长会,每次和有孩子的朋友和亲戚的的家长沟通,我反复会提醒他们,尽量的让孩子少玩游戏,玩手机。
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网络游戏都是针对人性的来设计的,我们成人都难受控制好自己的玩手机的欲望,更不用说是小孩子了。我在这里也想和有孩子的你说一句,无论你工作有多忙,周末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陪伴孩子,培孩子运动运动,培孩子读读书,培孩子学习某种技能,千万千万不要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在玩手机游戏,玩网络游戏,一旦孩子在游戏上消耗了大量的多巴胺,对于网络上瘾了,神经变大了,那么在其他方面就会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会越来越弱。
总之,今天的文章,从习惯的原理,谈到网瘾的形成,以及我对于家庭教育的思考,最后和奉劝有孩子的朋友说一句话“多多陪伴孩子,与孩子共成长”,期待今天的文章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