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还有一位叫孟子,他也同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孟子提出了舍生取义。孟子曾这样说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是我想要的。但是熊掌,我也想要。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这二者不可以同时得到,不可以兼得。必须要舍去一样,取其中的一样。这里是更倾向于熊掌,要把鱼舍掉,而取熊掌。这里的熊掌显然就是对于他来说更加重要的事情,而鱼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重要。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是我所希望的,这里的生就是生活。义也是我想要的,这里的义其实就是义气的意思。这两者也不可以同时得到,那么他愿意舍弃生活,而拥有义,认为义气更加重要。从此,可以看出孟子是非常看重义的。他甚至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坚守义气。这种仁义在他的心中是非常深远的,并且也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里。这句话其实就是结合上面的一段做了一个类比,这样其实也是有合理性的,就是你认为的重要的与更重要的东西,并且两者不可兼得。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接着孟子又说,生活是我想要的。但是有比生活更加重要的,就是不苟得,就是苟活,苟且偷生,要舍生取义。孟子,虽然他也想要生活,但是比起生活他还是更加看重不能苟且偷生,必须要舍生取义,活着对他来说也不是非常的重要。这看起来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选择,因为我们一般都会想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活着,那么想再多也没有用,但是孟子他必须要舍生取义,舍去生命得到义气,不然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死亡是他所厌恶的。不只是他,每一个人可能都会恐惧死亡,并且害怕死亡。他说却没有什么事情能超脱死亡,摆脱掉他。因此在人世间有一些什么灾祸患难,他也是没有办法躲避开的。这个时候他可以说是视死如归了,因为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逃脱死亡,没有办法躲避它,这是必然的一个环节,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怕他呢,已经把它看得很自然了,并不会恐惧,其实就是把死亡看淡了。但是一般人都不会叫他这样,因为我们一想起死亡就会感觉很害怕,还做不到这种境界,一直很恐惧死亡。
如果对我来说选生或者义,我会选择生,因为我还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去选择义气。还达不到孟子的那种境界,对我来说还很困难。对于死亡,我也还不能把它看得很淡,视死如归。一说到死亡,我还是非常的恐惧,不知道死之后会有什么,并且很恐怕自己死亡。
孟子的境界真的是非常的高,一般人是完全无法达到的,可以舍去自己的生命,舍生取义。又可以把死亡看得那么平淡,视死如归。这是很难达到的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