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上海,要找到这样的信箱真的很难,独门独院的信箱也是中规中矩的长方形扁扁的信箱,大楼里的信箱就是无数个长方形的绿油油的信箱一摞摞的排着,整齐划一。我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信箱一定要是绿色的,因为和邮政局相配吗?好单调,我几度都想把自己家的信箱换个颜色,可惜太突兀在这个时代很难被接受,万一账单寄不进自家信箱,那可不好玩。
我找了好几周,都没有找到我记忆中独门独户的那种信箱,可在和朋友相约静安寺的一个晚上偶遇到了这样一个长相雷同的,“你们等等我,我拍张照。”随后就有了这张照。这信箱看着像书里写的树上挂着的鸟笼,只不过没有鸟儿住进去的大门。
信箱,塞过很多东西,报纸、信、账单、明信片,当然还有小广告。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喜欢往家家户户的信箱塞广告,手法也极其熟练,还有一定的节奏,3分钟一栋楼,每家每户的信箱里都塞上了广告,还要露出一个小部分告诉人们这里头有东西。往后要往里塞东西的人就愁了,信箱的口上露出那么点,该不该捅进去点呢?不然自己要投递的东西就塞不进去了,可塞进去了,没准之前那人会杀个回马枪以为漏了一家再补一张。这样周而复始,信箱就会被塞得满满当当。
取信件的人看不见里面到底有多少“花花肠子”,打开一看稀里哗啦全掉了出来,一大叠的纸一张张看过来,左手满满当当的广告,房地产的、宽带的、附近健身房开业的、外卖的……看来看去只有一张是下周该缴的水费账单。可左手的该往哪儿放?丢地上叫乱扔垃圾,带回家一样被丢掉,收藏起来又很鸡肋,实在伤脑筋。
于是过了没多久,规规矩矩的信箱底下挂了个小篓子专门给人扔广告,收旧货的老板路过也会收走里面的广告纸,实在是件好事。可问题又来了,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一到放假就喜欢使坏,把这里头的广告再一家家给塞回去,这可是帮了那群塞广告的人,却也苦了我们还得再把这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丢回篓子里。
曾几何时,信箱原本的作用让我们觉得心头一热,那一封封白纸黑字寄托的情思可以保存至今,即使时间过了再久,依然可以拿出来回味。那感觉有点像看一部陈旧的电影,一帧帧的过,一段段的细枝末节的记忆。如今简短利落的几条微信,能发语音能发逗趣可爱的表情图,人们很少用最原始的方式来描述此刻的心情了。是啊,既然有简单的方式来映照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何苦叫人长篇累牍,细细揣摩呢?
我记得我曾经读朋友给我写的信,会跟着她的笔触陪她伤心或是大笑,可现在看到微信小而精悍的文字却难再波动。人情似乎淡了,你会很少再为那跨越几个区或者几座城寄来的信而焦急地等待,也很少再为了多久没收到友人的一封信而感到坐立不安。相反,你反而会为了那个在乎的人忙于工作而不回你微信而计较,甚至胡搅蛮缠。人的耐心,似乎也在渐渐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