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四下班回家,我久违地打开某首诗歌循环播放,然后泪撒2/3个车程。
在那近一小时的时间里,我躲在口罩和镜框下向天父哭诉:
真的!我觉得当JDT好累啊。
无论是因为措辞不文雅,被朋友开玩笑地问JDT可以讲这种话吗;
还是一直以来都被教导着不要拿香、不要吃血制品、不要去其他宗教场所,要有盼望、有爱心、活出祂的样式;
还是想要犯个懒的时候,耳边就会有个声音悠悠地告诉我“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
其实这些教导早就像习惯一样深深地扎在我心上,拔也拔不掉了,但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觉得疲惫。
可能是对这些教导厌倦了,但更可能是对达不到这些要求的自己感到厌倦。
-
拿生气、紧张、不耐烦这种所谓的“负面情绪”来说,以前我会在意识到自己有这种情绪的时候产生很强的羞耻感。
我会马上觉得自己“做错了”,然后心想着:“祢快来阻止我这么做”,但事实就是完全没办法控制自己不生气、不紧张、不不耐烦。
结果就是会气馁,觉得自己真不像祂。
但会不会,这些都是我的自我要求,祂其实并不希望我这么做?
或许,这些情绪并不是“错误”?
当这些教导的意义被重新定义后,就变得坦然地去面对那些正在发生在身上的情绪,不再去论断自己了。
首先就是在面对要有盼望、有爱心、活出祂的样式这些话的时候,我接受自己有时候就是会有不想读经、就是会对人事物感到愤怒、就是不想凭爱心说诚实话的样子;
原本我不允许自己跌倒的,就算跌倒了也要马上站起来,现在我不仅允许自己跌倒、甚至允许自己趴在地上哭一会儿,等哭完了再爬起来。
可能会有人跳出来指责我教坏别人,但其实这些转变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摆烂或耍废的借口。
我不想再装成自己是个道德感比别人还强的人,我也不觉得这个身份需要我比别人要来得更有道德感。
别人有的情绪我不比他少,别人有一些缺点我可能比他更多;
唯一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我有一个很强大的靠山。毕竟我不厉害,厉害的是创造我的那一位啊。
-
以前的我会很尽量地避免不去做那些看似“不属灵”的事,尽量成为“别人家的JDT”,但对教导有了更多思考之后,我开始给原本非黑即白的标准,添加一点灰色的过渡地带。
不只是给自己一点喘息的时间,也给祂一点做工的空间。
不只好好地去感受生命中发散出的气息、还有情绪在流动的声音,还要去感受一下真实的我是什么样子、感受自己的优缺点和那些独一无二的特点;
那些被拒绝和接受的教导,是为了保护、服从、逃避还是其他的原因?
最后就是聚焦于祂,祂于我到底是个什么身份?是老师、是朋友、是掌权者、是家长还是新郎?
其实这些都是祂,所以祂不应该只被一种态度对待着;比起我要做什么,感受到祂才是重中之重。
没了祂,一切都是枉然,不要害怕自己不会再好起来了,只要我们像摩西一样去亲近祂,我们的脸上就会显出光来,这是别人都能看得到的。
因为谆谆教诲的教导,都会在真实感受到祂之后,自然而然地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