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角色的潜台词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被视频评论区的一句话震惊到。

视频内容是一男子为讨老婆原谅做了很多感天动地的事情。

在评论区纷纷献上“别人家男人”的羡慕之时,有条评论格外扎眼,像是回怼一众网友。这样说的,与其羡慕和期待有多少男人为求原谅能做到这些,不如问问自己,他做什么,你才肯原谅。

言外之意,心已死,被伤透了,自己实在想不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重新接纳对方。

细思极恐。

这得心寒的多彻底。

这也一定不是个例。无论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不乏“不共戴天之仇”的事例和桥段。

然而事实证明记了一辈子仇,到头来毁了自己。自己抱着仇恨过了一生。这是后话。

不为对方洗白。且说抱着仇恨怨怼不原谅对方的人,多半是进入了受害者角色的模式里。

这类角色实际上在演戏这样一套潜台词:他伤害了我,他就必须想办法消除对我的伤害,不然我就恨他。恨是我的武器,他有责任让我不再继续恨和痛苦。

谁的人生谁负全责,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在这里却卡住了。岂不可惜?

当然,为自己负责并非要求受害者原谅那个给你带来伤害的人。

只是别让坏的影响好的,别让恨占据大好人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