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篇文章基本框架
2021年3月10日,考研初试成绩已经出来差不多半个月了,我自己也慢慢的从二战失败后的情绪中走了出来。
个人情况概述
我毕业于一所双非普通大学,学的财务管理专业,一战和二战考的都是会计专硕。
为什么二战
二战的主要几个原因:
1. 还想给自己一次机会。因为一战的时候自己没有认真的去学,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那种。
2. 跟风考研。我当时没有自己的规划,只是单纯的想换个起点平台,认为研究生才更具有竞争力。
3. 还想再学一些东西。我大学属于混日子的那种,比较颓废,没有努力,每天就上课、社团、食堂、宿舍,四点一线。
二战失败的原因
1. 有拖延症。因为会计专硕可以考前几个月突击,自己又有一些一战的经验,于是不停的给自己找很多借口,就导致很多计划都往后拖延了。
2. 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报的学校都是比较好的。这与自己长期比较傲的心态有关,就认为自己不用很努力,也可以做成想要做的事。尽管大学的时候比较混日子,但我是属于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混日子的类型,本该做的事我还是会去认真做,上课该听我还是听,考前也有认真复习,因此成绩还可以,加上也有一些竞赛和奖学金奖励,这些导致我一直没有认清楚自己。
二战失败的心理状态
成绩刚出来后,看见成绩我就知道我肯定考不上。于是就开始焦虑,悔恨,认为自己没有用,经常失眠到两三点钟,这种状态大约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
尽管心情很糟糕,但是我还是去搜集各种信息,得想清楚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
成绩出来后我做了什么
1. 在小红书,知乎,B站上看各种有关二战失败后的视频、文章,想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2. 在各种招聘APP上投简历,看各种招聘信息和招聘要求,比如校招、国企招聘等。
3. 想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该怎么做近几年的人生规划,列了一份近5年想要做的事的清单。
我自己是在前两件事中,搜集了大量的信息,看了很多文章,对自己的专业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加上逐步认清自己,最后渐渐的想清楚了自己需要什么,该怎么做。
举个例子吧。我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财会类专业属于前期工资比较低,有了经验后工资中等偏上的一类,比较看重经验和证书,这时候我就想明白了,研究生能给我提供一个好的起点,但无法给我提供工作经验,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考证,来弥补研究生的缺失,之后有了一定积蓄,在需要的时候再考虑读研或者出国,加上自己家庭的突上自己家庭的突发状况,最终决定工作。而找什么类型的工作,我在对比私企国企事务所和金融机构,以及事业单位的利弊后,结合自己近5年想要做的事,最终作出了选择。
一点点心得
1. 二战失败后,一定要想清楚接下来该做什么,是接着考研,还是找工作,还是一边工作一边考研。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当年的应届生,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如果打算接着考研,要算清楚自己的成本,年龄、工作经验(有些专业工作经验比较重要,比如财会类)、金钱等是否允许。如果是找工作,就得抓紧时间,因为春招大部分集中在3、4月份。
2. 如何走出不良情绪。如果十分伤心难过,对这样的结果无法接受的话,就发泄一两天。然后开始做正事。如果是焦虑,就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情绪。然后就做正事。因为发泄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我们不能一直陷入情绪里,事实已经在那了,最好的摆脱不良心理状态和情绪的方法就是让自己不再迷茫,不找到自己现在该做的事,树立新的目标。
3. 如何找工作。如果想进私企的话,可以通过各种APP以及校招的一些信息,比如BOSS直聘、前程无忧,本科学校的校招,或者所在地的一些学校的校招,有一小部分企业也要非当年的应届生。在投简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降低一些自己的要求。如果打算进国企,可以关注中公、国企招聘等公众号,里面会有推送。因为疫情的情况嘛,所以大部分国企都还招往届生。
最后,可以把二战失败当做是自己人生必须完成的功课,生活总会有起有落,把这一年当作间隔年。希望大家最后都能找到自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