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语言才是你最真实的世界


做到,是从内心语言开始做到的。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内心语言,就获得什么样的人生感受。

一个喜欢用“对与错的评判”的内心语言的人,他的内心感受就一定存在着各种冲突和内耗。这样的人,人格是分裂的,要么向外攻击他人,要么就向内贬损自己。

一个喜欢用“这个世界只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内心语言的人,他的内心感受是平静、开阔和丰盛的,人格是统一的,他绝不会让自己纠缠在对与错的评判与冲突之中,只会让自己的能量聚焦在创造力之上,享受着生生不息的快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说话是一种交流,而“内心的语言”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自我认知与感受。内心语言不仅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方式,它更是我们生命感受的源泉,是一切创造力的发端。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实质上取决于他每天在心中说着怎样的话。

内心语言,是我们“默默对自己说的话”,它隐藏在表面语言之下,不为他人所见,却真实地塑造着我们的心理状态与人生走向。譬如一个人常对自己说:“我怎么又失败了,我真没用。”这类评判性的语言,会在潜意识中强化自我否定,时间久了,便造成了深层的内耗与不安;反之,一个人即便面对挑战,也能告诉自己:“这是一种经验,我从中会变得更强。”这种理解性的、接纳的内心语言,会带来自我力量与稳定感。

内心语言与创造力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造力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内在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当一个人常年被自责、批判、恐惧、焦虑这些破碎的语言占据,他的心智状态就是断裂的、不完整的,是无法稳定地流动出创造力的。相反,一个内心语言和谐的人,不以对错评判他人,也不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他只是安静地活在自己的节奏中,看世界有千万种可能,遇问题有无数种角度,这样的心态,是最丰盛的土壤,孕育着无尽的创造力。

心理学中常说:“你怎么看世界,你就活在怎样的世界里。”我们习惯以“认知”来定义自我,而认知并非只是冷冰冰的概念,它是活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你对自己说“我是失败的”,你就会活在失败的认知中,哪怕别人眼中的你已经很好;你对自己说“我值得被爱”,你就会活在爱的世界里,即使外在环境暂时并不如意。

语言,是意识的载体。向外的语言决定了人与人的关系,而向内的语言,决定了你和自己的关系。一个人若能用温柔、鼓励、理解、包容的语言对待自己,他的自我就会越来越整合,人格统一,内在安稳;而人格的统一,恰恰是创造力与灵感持续不断的根基。

我们在社会上常常被教育要“正确”,要“合理”,于是成长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大量“对与错”的语言。这本无可厚非,但若把“对错”绝对化,就容易沦为一种执念,让我们一遇到不同意见、失败、冲突,就不自觉地批判、争斗、逃避。更糟糕的是,这种评判有时不止施加在别人身上,还无情地指向自己,使我们变得敏感、自我否定甚至无法原谅自己。这样的人生状态,是一种持续的内耗。

而一个懂得转换内心语言的人,会渐渐走出评判。他知道,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光影交错、层次丰富。他不会执着于某种“唯一的答案”,而是会温柔地说:“这只是一个角度。”——这句内心语言,本身就充满了自由、尊重和创造的空间。

最终我们会明白:真正影响我们人生质量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解释发生的事。人生不是由外部决定的,而是由内在语言所感知、定义和创造的。

“心有灵犀一点通。”

当我们的内心语言真正通达了温柔与理解,我们就会拥有与世界深层连接的能力,拥有一种不依赖外界认可的内在笃定和喜悦。那时,我们不再需要用“对与错”来划分世界,也不再需要用“赢与输”来证明自我。因为我们知道,真正的创造力,只来自一个完整、自由的内心——从心而生,由心而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