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原则 :
当大战略的目标固定之后,下面要考虑的问题即是:什么原则支配战争的计划和它的执行呢?
克劳塞维茨提出了两条基础:
第一个主要原则是把敌人的力量归结为尽可能少的几个重心,如果可能,归结为一个重心;同时,把对这些重心的打击归结为尽可能少的几次主要行动,如果可能,归结为一次主要行动,最后,把所有的次要行动尽可能保持在从属的地位上。总之,第一个主要原则就是尽可能集中地行动。
第二个主要原则是尽可能迅速地行动,也就是说,没有充分的理由就不要停顿,不要走弯路。
把这些原则合并起来,它们很像拿破仑的一句格言:
在军事艺术中,就象在力学中一样,时间是重量与力量之间的重要因素。
他从三个主要战争目标中演绎出来的:
1,战胜并消灭敌人的军队;
2,夺取敌人无生命的作战力量;
3,争取舆论。
为了达到第一目的,就要把主要进攻永远指向敌军的主力,因为只有先打败了敌人的这部分军队,才能进行其他两项目标。
为了夺取敌人无生命的力量,应该把进攻方向指向这些力量最集中的地方如大城市、要塞等等。
第三点,就是要“通过大的胜利和占领首都赢得舆论。”
克劳塞维茨认为要达到上述各项目的必须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1,尽最大的努力动员我们可以动员的一切力量。
2,在将要进行主要进攻的地点上尽可能多地集中兵力。
3,不丧失时间……我们行动迅速,就能使敌人的许多措施在其准备过程中就遭到破坏,就能首先得到舆论的支持……出敌不意……是导致胜利的最有效的因素。
出敌不意是一切行动的基础,没有例外。
”它“是取得优势的手段,但除此以外,就其精神效果来看,它还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因素。
而且,秘密和迅速是出敌不意的两个因素。
4,以最大的毅力来利用我们所取得的成果。只有对敌人进行追击才能获得胜利的果实。
在贯彻这些原则时,作战的形式归根到底是无关紧要的。
在每一个回合开始之前,每个人都必须考虑击败对方的最好方法。
尽管在搏斗进行之中,他也许会被迫修改他的战术,但是他必须始终不放弃他的目标。在开始的时候,他必须有防御的态度,直到打败对方为止。
下一步,他就得在防御的掩护下接近敌人,他必须采取攻势,试图将敌人击败。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四个基本原则:
1,保持目标的原则;
2.,安全行动的原则;
3,机动行动的原则;
4,消耗进攻能力的原则。
如果两位拳击师都很老练,他们就会懂得另外三条原则的价值。
他们就会节省他们的力量,以免过早地衰竭自己;他们就会把他们的打击集中在选定的关键点上,例如对方的左右额等等,并且始终想奇袭对方。
这样我们就有了:
5,节省兵力的原则;
6,集中兵力的原则;
7,出其不意的原则。
这七条战争原则和从拿破仑战争中演绎出来的原则是相似的。
防御作为较强的作战形式 :
克劳塞维茨坚持认为,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暴力的使用是没有限度的,”并把拿破仑战争作为他的绝对战争理论的证明。
为何《战争论》的四分之一的篇幅用来分析防御呢?
并且他还一再地强调说,防御是一种比进攻更强的作战形式。
这很令人费解。
在分析他的理论以前,最好是先考虑一下他对进攻的两段见解。
第一段是第八篇第九章中的一段话,这章的题目是“以打垮敌人为目标的战争计划”。
他写道:
进攻的唯一优点几乎只在于揭开战争序幕的出敌不意。突然性和不断前进是进攻的最有力的两个翅膀,尤其在以打垮敌人为目标的进攻中,它们更是不可缺少的。
进攻的直接目标就是胜利。防御者从防御地位所得到的各种利益,进攻者只能通过优势,至多通过军队感到自己是进攻者和前进者而产生的一种微小的优越感来抵销。
我们所以作如上说明,是想消除人们对于奇袭和出敌不意的糊涂观念,人们通常认为奇袭和出敌不意在进攻中是胜利的丰富源泉。
其实,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奇袭和出敌不意是无法实现的。
防御的目的是什么?是据守。
据守比夺取容易,从这一点可以得出结论说,防御比进攻容易。
但是,防御具有消极的目的,即据守,进攻则具有积极的目的,即占领,占领可以增加自己的作战手段,据守却不能。
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就其本身来说比进攻这种作战形式强。
既然防御是一种较强的但带有消极目的的作战形式,那么,自然只有在力量弱小而需要运用这种形式时,才不得不运用它。
一旦力量强大到足以达到积极的目的时,就应该立即放弃它。
所以克劳塞维茨的理论是一种拖延的攻势,或有时被称为“防御攻势”。
在这种攻势中,第一阶段是消耗,第二阶段是反攻。
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决不是单纯的盾牌,而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
没有还击的防御是根本不可设想的,还击是防御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如果消极意图即集中一切力量进行单纯抵抗能够带来有利的斗争条件,而且这种优越性大到足以抵销敌人占有的优势,那么仅仅通过持久的作战,就足以使敌人力量的消耗逐渐增加,以致他的政治目的即使达到了,也抵不上付出的代价,因而不得不放弃这个政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