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封闭居家,学会了很多手艺,做饭炒菜样样都会,还学会了蒸包子、包饺子、做蛋糕……,头发长了自己剪头发,虽然剪的没有理发师傅好看,但也让人想起小时候那种“锅盖式”,像是头上放了一个锅盖,差不多那种比较难看的个性发型。
现在每次去理发店,先要告诉师傅:剪短发,师傅会说:来短点毛碎发吧,大概就是毛碎。男士剪头发,短发型分平头和毛碎两种,平头要求比较高,大多剪个毛碎发,剪刀“咔擦咔擦”剪一遍,再用剃刀修一遍。如果需要染发,那就另当别论,各个理发店价格差别比较大,根据师傅水平、理发环境、店面档次,我经历过的一般三十到两百不等,大多时候就理发都是最低档次三十那种,偶尔因为参加活动场面需要会找一个好的师傅。
其实,这个理发从一出生开始,一直要到人离开这个世界,都是生活里的必选项,伴随人一生的一项经常性的事情。我们理发无数次,见过很多理发师傅。这么多年来,一次进城理发店故事,一直历历在目,历久弥新。记得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夏天,小学二年级时候放暑假,我在家闲来无事,于是就想起了到在市里的大姐姐家玩一趟。
那时候大姐大姐夫在市里上班,我们都很羡慕他们,放假过节的时候,总想去市里玩玩,平时大姐大姐夫都要上班,我们趁周末去他们那里玩玩。那天天刚见亮,在大人的带领下,我就沿着乡间弯弯曲曲的小路,徒步5华里赶到镇上坐三轮车(公交车),再坐15华里车程,到长江轮船码头坐轮船,过江后再辗转乘公交车,有时还走路,到大姐大姐夫家时,一般都是吃午饭时间。
那个年代,交通落后,我们平时出行主要是步行,在农村没有公路,也很难见到汽车,即使到有公路的镇子上,出行代步公交,也是那种经过改装的三轮车,因为是烧柴油的车,跑起来加油门时会冒黑烟,那种三轮也不安全,后来被面包车、大巴车淘汰。只有城市里才有长长的公交车,第一次看见城市公交车,第一次闻见汽车尾气,那时候觉得汽车尾气是带有香味的。
刚来市里那几天,大姐大姐夫领着我逛商店,进公园,看了几场电影,这对我来说,无疑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心里满满的都是快乐。但是我所到之处,总感觉路人陌生的眼光,他们驻足盯着我,然后就见他们窃窃私语,还不时传来怪笑声。我感到莫名的伤感,生气地问大姐大姐夫:“他们为什么冲着我笑呢?”大姐夫摸摸我的头,悄悄地告诉我说:“你这个发型‘锅盖头’比较土气,别人一看便知你是从农村乡下来的。”听后我感到比较委屈,觉得我这个小伙子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回到大姐大姐家,我专门对着镜子仔细打量,然后再瞅瞅外面玩耍小伙伴们的发型“城市头”,心里立马释然了。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清陌生的自己,第一次感悟到原来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太大了,不仅仅在个人的发型上,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都不一样,包括生活、教育、医疗水平不是一个层次,人的想法也各不相同。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拽着大姐的胳膊撒娇,催着她带我去理发,也剪一个城市里孩子们的那种发型。
第二天,大姐领着我去她们小区门口的理发店,理发匠李师傅四十岁左右,他手艺好人比较和气,在这地方小有名气理发匠。他一见我的模样,就知道是从农村来的,摸着头对我说:“小伙子,我给你换一种新发型吧。”给我套上剪发的围裙,他拿起理发的推剪,在我脑袋上熟练地滚动,一会儿就理好了。我对着镜子看看李师傅给我理的发型,一个全新的我出现了,我美滋滋地笑了,一看就是“城市人”,取代过去的“农娃子”的我。短暂的高兴后,我也清醒地意识到:靠发型变化只能掩饰一时,要想成为真正意义的“城巿人”,那就必须付出很多辛勤的汗水,朝理想的方向发奋努力。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每个生命并非永远灰色。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初中毕业后考上技校,毕业后留在城市里工作,自豪地走出农村,终于融入向往已久的城市。安排工作的时候,我夜不能寐,一连兴奋好几天。这一步跨越,对当时一个仅仅二十多岁的青年人来说,也算是“鲤鱼要龙门”了,家里人都有扬眉吐气的感觉,再后来在城市里成家立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成为这个城市里一位普通市民。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我又重新回到“梦”升起的地方,对过去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总有怀旧的感觉,对小时候的事情,还是念念不忘。有一天,我听一个同事说,在公园里有个理发老师傅,理发还是用非常传统技艺。出于好奇心,为了探寻儿时的感觉,我赶到了公园去理发。到了公园里近前一看,果然有理发师傅在帮顾客理发。于是,我便找个小板登排队候着。等候中,我紧盯着师傅的双手,剪发、洗头、刮脸、修鼻毛、淘耳朵,一连贯的动作非常娴熟,整个过程仅用了三十分钟,一个人头发剪得利利索索的,脸也修得干干净净,整个人都显得精神焕发。
等到我理发时,坐在板凳上,围上理发围裙,似乎又找到了几十年前的感觉。一阵寒喧之后,我提出要师傅帮我剪个“锅盖头”,理发师傅听后大惑不解,说到:像你这个年龄剪锅盖头不合适,也不太好看吧。我笑了笑,把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告诉了他,把小时候第一次在城市里理发的故事讲给师傅听。理发师傅一边理发,一起聊到城市的发展变化,讲到他自己进城创业的经历,伴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师傅左三圈,右三圏,熟练地操作理发推剪,不一会儿将“锅盖式样”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对着镜子一看,这发型和小时候确实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一张刻着岁月的沧桑的老脸,和这种发型显得有些不太协调,镜子里昔日阳光帅气的小伙子,或许已经是半个老头了把。可转念一想,这几十年来,古老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也变得不再是从前的模样,各行各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们每一个人都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市区街道行走的人群中,各种颜色各式发型,不同年龄段的“锅盖式”发型也不少。奇怪的是:现在都城市里,再也没有人对老式“锅盖头”会发出嘲笑和唏嘘声来。
回首往事,再看今朝,我对“锅盖式”发型有了新的感悟。随时代发展变化,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农民工涌进城里,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从乡下来到城市,追寻自己人生目标,在建设美丽城市的各行各业里,他们既是美容师,又是建造师,是中国改革开放不可小觑的生力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再也不会像我小时候,一种普通的“锅盖式”,竟然引来大街上无数人的好奇。
城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化,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时代在变,生活在变,我们每天都在迎接一个全新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