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过去大山里面扫墓的人都清楚,为何一定要拿上一把大弯刀,因为一年过后,坟堆会被杂草、灌木团团围住,没有半个小时,坟堆是不可能收拾干净的。小伙伴虽说有摆放祭祀用品的任务,那也就是两分钟的事情,我们绝对不会把大好时光浪费在看大人们清理坟堆上,对于我们来说,寻欢找乐才是头等大事。
几乎每次在路上我们就已经有了计划,一到目的地,留下一个人配合大人们摆放东西,其他人则一起在坟堆周围寻找“野味四宝”。这里说的野味,可不是猎人眼中的猎物,而是指:三月萢,茶耳,细笋与蕨菜。在这四样宝贝中,我比较喜欢蕨菜与茶耳。
当地流行一句话叫“蕨菜真是不怕丑,一口气长到九月九”,清明前后的蕨菜其实还不多,甚至还有些苦味,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它的喜爱。刚出生的蕨菜长长的,嫩嫩的,好似待嫁的闺女,蕨包初开略显羞涩。我们像扫雷队员一般猫着腰四处寻找,若是发现它,定会喜笑颜开,赶紧伸出手来,用食指与中指夹在蕨的内侧,拇指按照蕨菜的外侧,然后三个指头稍稍使力,轻轻一折,蕨菜便一声脆响,成功截断。有时候估计不足,折的位置过高留下一大截嫩的在那里,还会遗憾好久;至于那些蕨苞明显已经散开的,我们肯定是不会光顾的,蕨叶散开就意味着蕨根已经老去,无法做出鲜美的味道。
蕨菜有个特点,每一根都有细毛,其中蕨苞尤为集中。因此,我们采蕨后,手心里会有截断蕨时留下的汁液与细毛。在山上没有水清洗,只好随意找几片宽大的树叶擦一擦,然后往衣服上面一揩,就算了事。
相比蕨菜,茶耳更有吸引力。茶耳的形成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先后呈现绿色,淡红色,白色,黑色。所有正常的茶树叶子都是绿色,有时后你会看到一些淡红色的叶子,甚至有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的情况。那一半红色的部分其实是绿色叶子经过卷曲,胀大,就像是叶子上面生出一个“肿瘤”的模样。因为没有完全成熟,这红色的叶片味道会有些苦涩,看到后是提不起兴趣的;我们最钟情的是那些已经泛白了的茶耳,它是在红色皮层的基础上再次变异、脱落的成品,这种茶耳吃在嘴里能感觉到它的厚实,清香,甘美。当然也有些茶耳藏在茂叶之中,当我们发现它的时候,白色的茶瓣上已布满黑点,像是雪上面铺满煤渣子,已经不能再吃了,只好等它自己掉落。
采茶耳以白色为佳,若是实在没有,那么之前看到的红色茶瓣,也会退而求其次地把它摘下,要知道不好吃总比没得吃强。有时兴奋过了头,还得让大人们提醒,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蕨菜与茶耳的乐园。
等祭祀完后,我们会去水渠边将茶耳洗得干干净净,你一块,我一块地分享。大家都是先挑选白色的,等剩下的都是红色茶耳时,也会吃得津津有味。
祭祖回家的路上,我们说说笑笑,提着蕨菜,吃着茶耳,听着大人们讲述的故事,一路像踩着风,脚步轻快,乐在其中。
(如果喜欢,在左下角点个赞哈。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