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上大学期间,曾经淘到过一本讲说“不”的64开大小的小书,看完之后大彻大悟,功力大长。学会说“不”,是人一生中必须要学会的课程,敢不敢说不,会不会说不,常常是区分你是人生的业余选手还是专业选手的标准之一。
当然,我们也会遇到被人拒绝的时候。相对于满口跑火车最后一事无成的人,我和广大人民群众一样,还是更喜欢一开始就说“不”的人。我们当年的系主任就是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好流氓”。好流氓的意思是不帮你,但也在一开始就告诉你不帮你。推而广之,一切在一开始就明确说“不”,不浪费别人感情不耽误别人事的,都属于这种“好流氓”。
如果能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好流氓”,虽不能说是德高望重,但至少是把伪君子拉开了十来条街,那么也是一个不差的选择。好人最终选择走一条不寻常的精进之路,还不是为了给后世留下一点真善美的种子。如果你不善于与假恶丑周旋,只会问人家“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你会么”,那终究会在一片耻笑声中落败。所以,虽然东邪黄药师在子女婚姻问题上持明显的双重标准,但我们仍然觉得他可爱,因为他的“邪”代表了我们对于俗世的一种反抗。
然而,说“不”又何其难!举个例子,你的一个老领导,对你知遇有加,在业务上是你的师傅,在仕途上是你的贵人,在做人上是你的榜样,有一天跟你说,我们一块辞职去创业吧,你怎么办?有的人说这还不好办,这是好事,不去说不定错过了一个亿。那么,假定你并不看好这一块的前途呢?再假定公司的老板对你还挺赏识呢?你怎么回答好?
这里面有几个维度的考量:第一,老领导对你有恩,你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断然拒绝,难免有“忘恩负义”之嫌;第二,公司或公司的老板对你不错,你跟着出走,影响一大块业务,置公司利益于何处?第三,在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的情况下,你事业小成,继续干下去说不定几年上一个台阶,而离职创业,且该项目你并不看好,你所难的不是判断,而是如何说“不”。总而言之,核心是在忠义之间、义利之间如何抉择,如何避免自己的人设崩塌。
这难不难?当然难了。不过在《大秦帝国》里有这么一段情节,非常精彩,值得学习揣摩。
二
吕不韦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强行公布《吕氏春秋》失败后,想带领大批干部离开秦国,以此要挟秦王嬴政。为此,他专门给两个最看重的亲信李斯、王绾写了密信,要求一起离秦。吕不韦的算计是王绾、王翦、李斯、郑国都是秦国的少壮栋梁,这些人不是曾经是自己的得力下属,就是自己推荐的或直接提拔任命的,有把握带领一起离秦,如果秦王要请回这些人,那么必须要接受《吕氏春秋》为治国纲领。
对于李斯、王绾,吕更是直觉这是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的事。没有想到的是两人都表示了拒绝。
王绾已经是办公厅主任(长史)了,回信仍自称“门人王绾顿首”,很谦虚,首先说明信已收到,感谢老领导信任。不过,我受您的推荐进入中枢已经十年,和秦国已经融为一体,老板也很信任我,我怎么能突然离职呢?我也不想隐瞒,我追随老板以来,看到他非常勤政,懂得尊重和重用人才,让我十分佩服。我尊敬老板,也尊敬您,现在要作出选择,我感到很难。我想了一夜,终究觉得,作为知识分子,还是要公事为大,私事为小。我服务老板是公,服从您是私。这也是您的《吕氏春秋》所阐明的大义,我如果舍公就私,怎么面对您的大作呢?另外,我也私下劝一下您,希望能采纳:目前国内形势不明朗,舆论环境复杂凶险,您如果能够收回《吕氏春秋》而专心国政,那就是天大的功劳啊。
王绾这一封信可谓不遮不掩,一方面,非常尊重吕不韦,也表示没有忘记他的恩情,另一方面,也坦白自己对公司和老板的忠诚,表明了自己的价值观,并且委婉地提醒吕不韦回归公司。吕不韦看了长叹一声,他当然明白,这最后的私言,应该也是老板的授意,因为王绾的政见原本应该是和自己一致的。如果是老板授意,显然是在传达一个意思:你若回来,还是丞相。
我们还是来看一下王绾的这封信吧,值得不想错过一个亿也不想走错路的人学习:
门人王绾顿首:得尊侯离秦密书,绾心感之至。然,绾蒙尊侯举荐事王,业已十年,入国既深,又蒙知遇,今在中枢,何能骤然撒手而去?绾不瞒尊侯,自追随秦王以来,亲见王奋发惕厉,识人敬士,勤政谋国,其德其才无不令绾折服备至。绾敬尊侯,亦敬秦王,不期卒临抉择,绾心不胜唏嘘矣!然,绾回思竟夜,终以为贵公去私为士之节基。绾事秦王为公,绾事尊侯为私。贵公去私,《吕氏春秋》之大义也,绾若舍公而就私,何以面对尊侯之大书?绾有私言,愿尊侯纳之:国事幽幽,朝野汹汹,尊侯若能收回《吕氏秋》而专领国政,诚补天之功也!
三
李斯收到密信后是从泾水工地兼程赶回的,在见吕不韦之前有个插曲,秦王嬴政派蒙恬秘密将李斯接到船上,就《吕氏春秋》作了一番问答,大致清楚了李斯的立场、观点,李斯也感受到了秦王的领导魅力,想法有了改变。见面后,李斯坦陈了被秦王请上船的事情,他未必知道吕已经知道了此事,这种自然而然的坦荡,是李斯的优点。继而,李“略带歉意地直言相劝”,希望吕审时度势和秦王同心协力坚持以法治国,吕质问难道我是法外行事?李说,《吕氏春秋》牵涉大政方针,没有经过总经理办公会议通过就公布于世,不合法,宽政缓刑的说法也不合秦法,您应该带头守法专注国事。吕觉得李“前拥后倒,无愧于审时度势也!”——李斯进入秦国时先做的吕的舍人,后来经蔡泽推荐做了该书后期的总编辑,将其公然传于天下也是李的主意——这差不多是类似“举着红旗反红旗”的指摘了,事实俱在,不容分辩。如果你遇到,如何回答?李斯是怎样化解这个难题的呢?
李斯是这样坦然说的:
“当日操持《吕氏春秋》,报答之心也;今日劝公收回《吕氏春秋》,事理之心也;弃一己私恩,务邦国大道,时势之需也,李斯不以为非。”
这又是把私和公摆在明面上说的路子,可以说和王绾的观点是不谋而合。话是对的,不过对吕不韦确实是个打击,所以他说,“李斯呵,言尽于此矣!”这相当于说:既然这样,那我也不想跟你多废话了!只不过语气没有这么生硬,道不同不相为谋,战国的人常常用“言尽于此”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失望和不是断交的断交之意。
不过,我们今天是要研究“好流氓”,所以重点在李斯的答词。首先,李表达了自己没有忘恩,这是基本人设不崩塌的前提,其次,李说明了为什么这一次不支持吕的做法,原因是:你的做法确实不对,应该纠正;第三,说明了自己对公、私轻重的衡量,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观。
有的人觉得对别人有恩,就要别人无条件地永远支持自己,而不论自己的观点、做法是否不对,一旦别人不支持自己或者因此疏远自己,就怒斥为忘恩负义,心中不忿,口出污言,甚至不惜耍无赖。这肯定不是一个“好流氓”。
吕虽然不希望李斯如此,但还是好说好散,至于两人都没提密信的事,也没提李的前程的事,是因为两人都知道没有必要了。就此而言,吕的三观是正的。
四
其实,一个“好流氓”,三观必定是正的。如果不正,那你跟我学本门功夫,只可能成为真流氓。奇正相辅相成,奇是以正为前提的。
第二点,一个“好流氓”,心底是坦荡的,坦荡不是说没有秘密,也不是说没有算路。具体如何,请参见王绾和李斯的答词。
第三点,一个“好流氓”很清楚自己的方向,也很清楚别人的对错。
有人说,就这三点就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流氓”吗?放心吧,“好流氓”是“尊敬”维度的,肯定不是“喜欢”维度的,你好到位了,不尊敬都不行。确实,仅此三点,不能成立体。生命的魅力在于不断精进,一篇文章不可能帮你解决所有心魔,要这样,以后的公众号你还会看么?至于生活中遇到的那种人,只要TA敢于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但弃不疑!
未来,是属于“好流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