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几点感悟。
1、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共同体感觉是人际关系的终点。
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要理解共同体的感觉,首先要从最小的社会单位,也就是“我和你”开始,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受认可欲求束缚的人看上去很在意被人的看法,竭尽全力迎合他人,实际上眼里却只有自己。正因为不想被他人认为自己不好,所以才在意他人的视线。这不是对他人的关心,而是对自己的执著。自己人生的主人公是“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对于只关心自己的人来说,他人只是“为我服务的人。甚至会认为,大家都应该优先考虑我的心情,为我服务。但是别人并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因此当期待落空时,他们往往会大失所望,产生“那个人不再是朋友而是敌人”的想法。要积极的参与到共同体中,寻求“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这里提一下“讨好型人格”,和受认可欲求束缚,在我理解是一个概念,都是源于不能够自我认可,不够爱自己。
不要对自己太执着,多学着接受自己,找到每一段关系中的归属感。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而要靠自己动手去获得,只有付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2、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找不到出口时,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
活在害怕关系破裂、害怕别人会生气的恐惧当中,这是一种为他人而活的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总之,没必要固执于眼前的小共同体,更多更大的共同体是一定存在的。
3、我们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或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事实上,“鼓励是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显扬、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了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了,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注:引用文章“表扬与鼓励的差别,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哟!”,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请不要用“行为”的标准,而要用“存在”的标准去看待他人。
如果我们不用理想中的满分形象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仅仅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和感激,或许,孩子就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获得追求幸福的勇气。
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前三章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