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一束束绚丽的烟花在远方像热情的女郎,冲上天空,青春美好肆意挥洒,红的黄的绿的紫的……人生的七种颜色交错重合,编织的时光记忆让人来不及按下快门就已经变成流年了。
不知是因为离那热闹太远,还是没有了小时候的天真简单,现在很多的节日再也没有了从前的那种期盼。
以前,老人们口中常说的一句话是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小时候的曼曼并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只是她的世界从初一开始每天晚上天上的布景都是深蓝,锃亮的一弯弦月像是新绣上去的,旁边带了两颗小星星,月亮和星星是高空中最耀眼的主角。一天一天,追着年的余味,月亮渐渐变得丰满,照亮新的一年。
正月十五的月亮涂着香油,点上一根棉线,咬一口,不熟,却成为了永远的怀念。
曼曼五岁的时候,人间的灯光没有这么辉煌,正月十五闹元宵时,天空也没有如今这般的璀璨。隐隐约约她记得这天晚上,家家户户会把房子的每一盏灯都打开,大门口放上两个小灯。那小灯是用没有发酵的面团做的,揉成一个圆柱形,中间掏空,摆放整齐后,放在锅里蒸熟。在蒸小灯的时候,孩子们早就已经围在厨房的门口,焦急地等着它出锅。
小灯通常是由家里手艺较好的老人来做,根据家庭条件的不同,做小灯所用的面也不一样,家庭条件好的就用白面,满满地蒸上一锅,给孩子们无限的欢乐。而家庭条件稍微不好的,就用红薯面或者其他杂粮来代替,如今,这样的情况倒是反了转。
小灯出锅后放凉,大人们放上油,再加上一根棉线,就做好了。有的小孩来不及等凉小灯,慌张就咬上一口,烫的谁呲牙咧嘴……
做好的小灯要先放在大门两旁各一个,然后由大人分发到小孩的手中,那香喷喷的小灯,棉线烧着火焰,变得更加好吃。小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端着小灯,走到人群中互相对比显摆,明明已经馋的不行,可还是要等小灯里面的油燃烧的差不多才舍不得地开吃小灯。
没有绚烂的烟花,曼曼的记忆深处只是有那点点小灯,火焰不是太明亮,但是足以照亮生命里的黑暗。只是那独特的香味却再也寻不会。
后来,日子越过越好,很少有人在元宵节再做小灯,年轮淘汰的事物那么多,十五的小灯也算一个。即使人们不再喜欢那种方式,关于小灯的记忆,那是美好的烙印,将会被永存。
淘汰了小灯,挑灯笼成为小孩子们元宵节最大的期待。谁家的老人父母早就提前给孩子准备好了灯笼和蜡烛,挂在墙上一直等着十五。
早早吃过汤圆,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点上灯笼,用一根小木棍挑着,三五个人一起去人群热闹的方向走去。
曼曼跟着哥哥姐姐,身后拖着弟弟妹妹,小心翼翼地挑着红灯笼往前走,简单的灯笼红皮黄座,下面缀着一根黄色的流苏,一两块钱的一个的灯笼浓缩了曼曼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可惜如今再怎么明亮的灯光也找不回那时的快乐和美好了。
每一年十五元宵节,曼曼的灯笼都会被烧坏,所以再次挑灯的曼曼总是小心又小心,手心里出了一手的汗。灯笼里的一根蜡烛燃烧完,曼曼卸下底座,拿出兜里妈妈给装的蜡烛,从哥哥的灯笼点着再放进小红灯笼里。
人群里孩子们在比各自的灯笼,看谁的好看,除了普通的红灯笼,哪个孩子灯笼的造型花哨独特就会得到一圈小孩子们的羡慕,回到家免不了闹上一闹,下一年也想要更好看的灯笼。还有胆大的孩子会放一些父母给买的小玩意,窜天猴,小蜜蜂,鞭绳,亮晶晶……特殊的烟火味,比香水还好闻。
最后,曼曼的红灯笼又烧坏了,就像苹果被咬了一口,灯笼被烛光吃掉了一块,玩的正开心的她哪里知道灯笼又被烧坏,提着灯笼还在和小伙伴们玩耍。孩子们手中一盏盏的灯亮着,天上月光如水,人间灯火通明。而大人们有的跟着孩子,有的去各家串门,直到万家灯火渐熄,十五的月亮才有了些困意,年算是从此走远。
现在,月亮不知何时蒙上了面纱,烟花孔明灯飘满天际,一条浩浩荡荡的灯河大概是要去赴谁的约定,漂向东南方。烟花炮竹对环境的伤害很大,今年很少看到烟花了!那过去烟花绽放的盛况如今转为灯光节展览。也许一切都会有它的演变轨迹,那些不能随着岁月走下去的,终究是要告别的。
变化的事情很多,不变的事情也有存在。每个人的记忆里总有些不可改变的东西,也有无法寻回的过去。比如喜欢汤圆不喜欢吃汤圆的曼曼如今还是这样,而童年那有味的元宵节再也找不回来。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还是那句老话,只是明天的月亮再也不是今天的那个它。愿每一个人都能在心里有一方明月照亮,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