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在第四军医大学聆了听施旺红教授关于“森田疗法”的讲座,受益匪浅!
原来施教授的“森田疗法”与此疗法的创始人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的治疗理念是有所不同的。
原创森田疗法分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两种。症状较轻的可让当事人阅读森田疗法的自助读物,坚持日记,并定期到门诊接受医生的指导;症状较重的则需住院。住院生活分四个时期:一,绝对卧床期,四天到一星期。禁止病人做任何的事情,病人会有无聊的感觉,总想做点什么。二,轻微工作期,三天到一周。此间除可轻微劳动外仍然不能做其他事情,但开始让病人写日记。三,普通工作期,三天到一周。病人可开始读书,让他努力去工作,以体验全心投入工作以及完成工作后的喜悦。四,生活训练期,一到两周。为出院准备期,病人可进入一些复杂的实际生活。
特点如下:
(1)不问过去,注重现在。认为患者发病的原因是有神经质倾向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种偶然的诱因而形成的。治疗采用“现实原则”,不去追究过去的生活经历,而是引导患者把注意力放在当前,鼓励患者从现在开始,让现实生活充满活力。
(2)不问症状,重视行动。认为患者的症状不过是情绪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主观性的感受。治疗注重引导患者积极地去行动,“行动转变性格”、“照健康人那样行动,就能成为健康人”。
(3)生活中指导,生活中改变。不使用任何器具,也不需要特殊设施,主张在实际生活中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同时改变患者不良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在生活中治疗,在生活中改变。
(4)陶冶性格,扬长避短。认为性格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随着主观意志而改变的。无论什么性格都有积极面和消极面。神经质性格特征亦如此。神经质性格有许多长处,如反省强、做事认真、踏实、勤奋、责任感强;但也有许多不足,如过于细心谨慎、自卑、夸大自己的弱点,追求完美等。应该通过积极的社会生活磨炼,发挥性格中的优点,抑制性格中的缺点。
而施旺红教授对“森田疗法”的实际应用却有几分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比如说,对于求助的症状并非不闻不问,而是就症状的问题双方一起耐心探讨等。有鉴于此,有很多人建议更改“森田疗法”的名子为“自然疗法”,“顿悟疗法”……不过施教授本人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自然的活法,一套生存哲学,一种人生的态度和理念。
施教授对于“痛苦”二字的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痛”即生活中的那些不可避免的种种负性事件所带来的生理上或心理上创伤。“苦”则是指这份创伤带给人的主观性情绪体验。客观事实上的“痛”往往是难以改变的,然而主观上的“苦”却是因人而异的。并非所有的“痛”都必然会造成“苦”,也并非所有的“不痛”就不会造成“苦”,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痛”与“不痛”是一种难以把控的,但“苦”与“不苦”却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态度。
尽管人人都在试图“离苦得乐”,然而,不得不去承认和面对的一个真相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实际生活中的忧思哀惧,生老病死之苦是人人都逃脱不了的。无论高低贵贱,痛苦面前,众生平等,境由心造,亦随心转。与其劳神费力地与那些所谓的“不良情绪”“特异症状”对抗死磕,还不如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带着“问题”去生活。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也许,真如施教授所说的那样,有1/4的人是被医院给治死的,有1/4的人是被药物给毒死的,有1/4的人是被自己给吓死的!
天下本无病,神经症自造之!
森田疗法受益人小马和马老师的经历也带给我很大的触动。他们的康复历程一方面让我深深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对一个人的煎熬,另一方面也意识的“森田疗法”的魅力所在。于是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认真研习一下森田疗法,并努力尝试着在今后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应用它去支持到更多饱受精神疾苦所折磨的人!
最近正好在阅读施教授曾经写过的一本叫做《战胜自己》的书,其中敞开心扉地分享了他自己的不少亲身经历,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说心里话,个人还是挺佩服施旺红教授的!很敬重他本人的那份谦卑坦诚的性情,对于求助者的那份爱心和热心以及对森田疗法的那份坚定的信念。
为心理咨询行业有这样一位前辈而深感欣慰!同时也为自己能有机会与其结缘而倍感荣幸!
人生苦短,生死无常。意外和明天,那一个会先来,谁也不知道。那么为何不活在当下,珍惜身边人,做好手头事,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洒脱自在地去度过呢?
生命有限,苦海无边,希望每一位曾经,正在倍受精神之苦所煎熬的人:
看透放下! 随缘自适!
苦中作乐,痛并快乐地活着!
请好好看看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
仔细找找你的身影
……
其实我们并非什么的中心
只不过是
寄生在其上微乎其微的微生物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