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年前,我在上海认识了一对小情侣。
那时候我刚毕业,在上海找了份既没兴趣也没什么前途的工作。每天天不亮就得在闹钟的悲鸣声中醒来,挣扎着钻出被窝,从浦东挤一个半小时的公车去到浦西上班,中途买两个包子边走边吃,才不至于迟到。
每天心不在焉地干着领导指派的活儿,毫无斗志,没有进取心,只是混混日子罢了。
心里想着: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种糟糕的生活啊!
那对小情侣是我的邻居。那时候上海的群租房还没有整治过,价格倒也算公道,只是环境通常让人不忍直视。一个原本三房两厅的公寓,硬生生地隔出七个小房间来,住了十几个人。
“就这样吧,反正过不了多久就会搬走的。”
有这样想法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吧。
他们——小K和小Y,是唯一让我感觉到“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也要好好生活”的人。
小K也是刚毕业,他上班的地方比我还远。他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去上班,途中经过黄浦江时,要把自行车扛到摆渡的船上。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骑自行车,”小K对我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够从上海的人民广场出发,骑到拉萨去,因为通往拉萨的318国道的0公里起点就在人民广场。”
小K的女朋友小Y是个性格温和的姑娘。她也是唯一在出租房里自己做饭吃的人,还常常叫上我一块。
有一天礼拜日,我闲着没事,小Y拉着我去菜市场买菜,说要做饭给我们吃。
“你可真有耐心。”我说。那天我本来打算吃泡面过活。
“过日子嘛!”她说,“在哪里都要尽量过得好一点啊!你喜欢吃什么?我做给你吃!”
那天晚上我和小K喝了一坛子绍兴花雕。
2
几年后,我到了拉萨。
因为手机换过几回,跟小K和小Y早已失去联系。所以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小K有没有从上海人民公园骑到拉萨?
不过我倒是见着了不少骑车到拉萨的年轻人。然而,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当我问起他们骑车到拉萨的感受,得到的最多的回答却是:“嗨,感觉也不过如此,跟想象中的不一样。”
或者:“很没劲,以后再也不会干这样的蠢事了。”
得到这样的回答,我想无非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长途骑行本不是他们的爱好和理想,他们只是跟风而来。
第二个是,有些人的目标永远在远方,近处没有他们想要的风景。
也许他们有他们的道理吧。
不过我想,如果小K真的抵达了拉萨,他一定会很开心的庆祝一番,即使他还要继续前行,到更远的地方去,他也会停下来好好欣赏风景。
因为我相信,在逆境中也能保持笑容的人,也会在实现自己目标的时候懂得感激、体会到幸福。
3
人们为什么总是相信幸福在远方,而眼前的生活只是苟且呢?
身处逆境之时,人们想要摆脱当前的困境,这无可厚非。
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当然没有错,而且也是我认为最有最严的活法。问题在于,有时候,理想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理想,而是逃避当下现实生活的借口。
我以前常常有这样的想法:眼前的生活不值得一过,我想要的都在远方。等到我真的去过了“远方”,却又发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总是不快乐?
人们天涯海角地追逐快乐,终有一天会明白,快乐是不可追逐、无迹可寻的。并不是说快乐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是快乐并非身外之物,它只存在于你的内心。
“人们总是用一生的时间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实的生活并不在远方,只在你的眼前。
如果一个登山者只是盯着山顶,而忽略脚下的路途,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
在旅途中,知道你要去哪里,或者知道大致的方向,当然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别忘了,关于你旅行的唯一真实的事情是你脚下的每一步。
4
我越来越喜欢那些在平淡岁月中,也能认真生活的人。
他们一定是得到了某种智慧。
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到处都有不满和抱怨,这些不满和抱怨把我们和这个真实的世界割裂开来。
越南的一行禅师在他那本著名的《佛陀传》里写道:
“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唯一去与生命重新接触的方法,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这些年走过的弯路,得到不少教训。
如果有机会遇到五年前的自己,十年前,或者更早,我一定会对那个焦灼不安的年轻人说:
慢慢来,别心急,你眼前的生活不是苟且,它是你生命中唯一真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