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的时间,这已经是我参加简书日更活动的第323天了。
在此之前,如果有人让我坚持写作三百天,我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现在我做到了,就可以假装轻松地来一句:也不过如此嘛。
要说改变,肯定是有的,而且还不少。但今天我想主要来讲讲,坚持三百多天的写作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无论什么情况,都有话可写了。
我觉得写作者可能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最开始接触写作时,满脑子都是想法,恨不得一股脑全部转化为文字,真可谓“文思如泉涌”;写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大脑被掏空,突然间什么内容都没有了,连一两百个字都憋不出来(当然也有些小伙伴一开始就是这个状态),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江郎才尽,文思枯竭”?
很多人就卡在了“无话可写”这个阶段,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还记得我得到二十天的日更挑战徽章之后,前一天还斗志满满,第二天突然就好像泄了气,完全没有写作的动力了,但又不想断了日更,于是每天写“水文”,就是那种小时候的流水账: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我的心情怎样……
因为必须写满一百字才算日更成功,我每天绞尽脑汁去凑字数。半个月后我觉得这样实在没什么意思,就问自己:到底还想不想写了?如果不想写,那就停了日更吧,反正这样的日更也没什么意义。如果想写,那以后就认认真真地写吧,至少写满八百字。
有了这次与自己的对话,我重新找回了写作的初心:写作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但并不是说想清楚了就突然之间又会写了,要想做到有话可写,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搜集素材。
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很颓废,也不知道写什么,我就拼命地去看书,看完就写书评。有时候书也看不下去了,我就去看电影或电视剧,然后写写影评和剧评。
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会多留意一下以前很少会写进文章的一些事情,学生闹矛盾了、学校活动太多、家里孩子睡太晚……你还别说,只要抓住一个点,扩展开去,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一下子就出来了。
除此之外有时候自己没什么事可写了,我就会在简书里面找征文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多构思几天,基本上也是能完成的。
所以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无论给我什么题目,我都可以写出一篇文章。”文章质量好不好我不敢保证,但至少,我可以很轻松地做到:有话可写。
如果你也觉得无话可写,先去搜集素材吧,然后坚持练笔,一开始可能很难,但时间久了,量变就会发生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