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刻意学习》的直播答疑后和大家多聊了一些话题,还回答了一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有很多收获和体会,也让我回忆了一些以前的经历。我发现大家提的问题有一些共性,今天专门用文章来写一写。
我们在个人成长和学习上希望获得更好的成果,但是在提问的时候却会忽视一个重要的基本面,就是我们自己本身就有解决成长问题的钥匙,并未要外求于他人。我来打一个比方,大家好好品一品。
我今天早上吃小笼包子,吃到第六个包子吃饱了。我跟大家说,我已经吃饱了,大家问我怎么才能吃饱,我说吃到第六个包子就能饱。大家就接着问,怎么能直接吃第六个包子。我说你不能直接吃到第六个包子,你必须从第一个包子开始吃,吃到第六个才能吃饱。即使你把第六个被吃的包子,放在第一个吃,那也是第一个包子,不是第六个包子。
然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工作很忙,我事情很多,我可能不适合吃包子,我只想吃第六个包子,能不能让我快速吃饱。我说不能,你做不到也没有谁可以做到,除非你数数是从六开始的,只会666666。
然后有同学接着说,你看那个隔壁那个老王就说可以直接跳过吃的过程,让我获得饱的体验。我说那你去找他们吃,没有必要来问我。
个人进步的成长的事情就像吃包子一样,我们想获得那种吃饱的结果与感觉,但是需要吃东西才能做到。吃东西的时候,刚开始吃第一口,肯定是不能吃饱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吃饱就接着吃就行了,但是很多人好像无法接受自己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口吃不饱这个事实,所以需要一些精神力量来帮他处理和面对这个事情,于是在问我一口没有吃饱怎么办?
你说怎么办呢?接着吃啊。然后对方问我,我怎么确定我要吃包子呢?万一我要吃的是馒头呢?我说你怎么确定你要吃的是食物,而不是要吃其他的东西呢?
我们要相信我们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可以帮我们解决大部分成长的问题,而这未必要寻求权威的经验。比如你有没有吃饱,你会有感觉的,你需要随着带着私人医生问一下吃饱了么?那请医生的钱要比饭钱还要贵了。
当我没有吃饱的时候,就接着吃就可以了,一般人不会怀疑。但是为什么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却不会想着再往前做做试试看?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会选择自己想吃的、喜欢吃的,那么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却不会去思考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做这件事情?
这些问题其实大家自己应该平常想一想,思考思考,我相信会有答案的,哪怕可能是错的也是有价值的。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当你要成长的时候,自己的想法其实是最重要的。而为自己的想法付出代价,不断更新和迭代自己的想法,用行动和学习去改变,是后面的事情。
那假如说我们在网络上看到有些人取得比我们更好的成果的时候,不要急着去质疑自己,我们要知道他可能只是吃到第六个包子而已就饱了。我们也许并不需要去向别人学习怎么吃饱,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不是一个多事的人,不是一个矫情的人,不是一个一口没吃饱就大呼小叫的人,而是一个会持续吃,直到吃饱的有精神力量的人而已,但其实这个精神也不用学习。你肚子饿的时候你自然就会要吃饱了。
我们真正愿意和别人去学习,为此付出时间、精力与金钱,也许是我们愿意和一个人一起吃饱吧。只有一起挨过饿的人才知道吃饱的幸福,当然为了不要变成胖子,吃八分饱就行了。
很多人接受不了自己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于是他们说自己喝水都会胖,其实是他们记忆力不好,忘记了自己一直在持续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