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当我在"文字家园交流群"里面布置词作【鞓红】[tīng hóng]时,就有诗友提出疑问:"古人定词牌名时跟写作内容有关吗?"
"鞓红"一词本意而言有如下注释:
(1)牡丹的一种,颜色一般呈深红色,在古代深受诗人的喜欢。
(2)泛指深红色的花。
由于此牌写的人不多,所以比较鲜见,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也是词牌名。有关鞓红的古诗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姚黄魏紫驰名姓,鞓红玉板相辉映。”还有"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鞓红晚气凉。”等等。
那么这个词牌难道就只能写与花有关的内容吗?显然不是。只能说很多词牌名字取自于当时名人佳作中的某句某词而已。
就说【钗头凤】吧,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的词句,故改此名。
【满庭芳】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
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名称,它与内容没有必然的关联。还有疑问"古人词作没有标题只有词牌名?"
这个问题我不敢苟同。因为词牌名不完全代表一首词的内容,也不等同为标题。只有当作者按词牌名的本意创作时,才与内容挂钩,这种情况才不需要另加标题。
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作者就是依着词牌的本意而创作的,因而就没有必要再标上题目了,不然就多此一举了。
像下面这首冯延巳的【蝶恋花·清明】: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看看这内容跟牌名有啥关系吧。我发现有很多名人词作没有标题其实是软件的过失,原本有很多是有标题的,被软件给抹了。这首蝶恋花在诗词吾爱软件上就没有标题,可资料上是有标题的。
还有《菩萨蛮》,传说是由于唐朝大中年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佩挂珠宝,时称璎珞,看上去就像菩萨,由此而得名。
像【西江月】【卜算子】【风入松】《蝶恋花》等等,都是属于这一类来自民间的曲调。
很多词牌是有来历的,之前讲过你敢喝,她就嫁,就是【喝火令】词牌后面的故事。
所以说,词牌只是对平仄和韵脚的规定。就相当于现在的曲谱,有激扬、有凄婉。我们要结合词调的轻重缓急,来选择适合表达的词牌来填。
话不多说,具体可见来来来,我们一起学填词。填词这个梗需要我们在下笔之前多多品味解析。各个词牌的句式、节奏、布局、还有它的例词,我们事先都要琢磨一下再动笔。
当然填词也是熟能生巧的碎碎念,需要我们像工匠"琢玉"一般钩胚打磨,下面这阕小词就是我填词的自画像:
【西江月·琢玉】
字里行间雕琢,眉端心上回还。
醒来仍是半成篇。
还得轻弹慢捻。
仄仄平平交错,悲悲喜喜磨缠。
为寻佳句已痴癫。
赋雅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