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我们太原的路,据说有90%是丁字路口。其他城市为了尽可能方便城市的交通,城市的路口儿,如果情况允许,绝大多数都是十字路口。然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太原却有九成多都是丁字路口,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有很多种说法,但有一种大家认可的说法是,太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丁子路口,就是为了钉死太原的龙脉。
相传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领兵向北汉占据的太原发起进攻,最终北汉皇帝刘继元出城投降。按理说皇帝都投降了,主心骨都倒了,其他的小兵平民也应该投降吧。然而太原人民是宁死不降,继续和宋兵作战。
宋军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才成功拿下太原。赵光义对此非常的恼怒,同时想起高欢、李渊等十多位皇帝都是从太原起事的,于是他觉得太原这个地方能够孕育出皇帝一般的人物,这里是龙城。
古代皇帝嘛都是想要自己打下的江山传世万代,流传不朽,于是为了巩固自家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他放了一把火焚烧了晋阳城。这还不够他还引来了汾水和晋水淹没晋阳城,从此这个“九朝古都”就此消失了。
三年之后,在晋阳城的废墟北面40多里的唐明镇,(现在的太原城)重新修建了太原城。虽然已经火烧水淹了晋阳城,太害怕太原龙脉太强再出一个皇帝来摇动他的江山社稷,赵光义听从了“道士”的建议把新建的太原城的路口全部设计成丁字形,街道路口形如一个钉子,以此来钉死太原龙脉。
因此:在八十年代以前的太原,到处是丁字路口。不像今天太原的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但是我们感觉当时路很宽,街上除了有数的公共汽车,车辆很少。其中马,骡子拉的车,还有小毛驴拉的车在街上是司空见惯的。马和骡子拉的车有好多是郊区的农民进城拉大粪。
那时是人民公社,这些进城掏粪的农民,他们是半夜几点起床的?从郊区的什么地方?那个村儿?赶上车进城的不得而知。车上装满木制的粪桶,粪桶外边用铁皮箍着三道圈儿,铁箍是加固粪桶用的。
我一个同学不知从哪里弄来一个粪桶箍,那个铁箍是铁匠用烧红的扁铁打成的,接口无缝儿。
我的那个同学。不知道他家里的什么人。在他那个铁箍上又套了两个小铁圈。他把这个粪捅铁箍做成的铁环推到学校里,引起我们男孩子的一片惊叹与羡慕。
我们都以能用自己的铁环和他交换的推一会儿而感到荣幸!因为知道他的铁环是用粪桶上的铁箍做的,我们一群孩子放了学就满大街的找公厕,看粪桶,希望有一天能捡到一个粪桶的铁箍,
去的公厕多了,就知道了城市里有一种职业叫赶马车掏大粪的。
那时在街上溜达,只要不是拉大粪的车。我们就会趁赶马车的不注意,几个孩子从后面悄悄地爬上车。一两个孩子爬上车,赶马车的一时发现不了,孩子多了 挤不上去的孩子就使坏,在后面喊;赶马车的看后头,后头坐着你舅舅”。
赶马车的一回头,叭,的一个响鞭甩过来,吓的这群舅舅们抱头鼠窜,
赶马车的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这群舅舅们在后边不依不饶,追着唱着:“赶马车的看后头,后头坐着你舅舅”。
现在老了,想起儿时的情景,当时没有记得那个舅舅被外甥的鞭子抽到过!
那时我住在桥东街。附近好几个厕所。有段时间我们一放学。不管肚子憋不憋,紧不紧就往厕所跑。希望有一天能从粪桶上掉下一个铁箍来。结果是始终没有人能捡到一只。铁箍虽然没有捡到,但是却闻够了大粪的味道。也看惯了掏粪的农民怎么一下一下把大粪从坑里,用掏粪的布袋舀到粪桶里。又怎么咚咚咚的把木桶盖儿捣紧。然后一只手攥着粪桶飞快的将诺大的粪桶像坨罗一般旋转着运到马车旁,装上马车。
有一次在看淘大粪时,被上厕所的父亲碰到。父亲责骂道 :下了学不回家,在这儿干什么?不好好学习 ,长大了去淘粪吧!
父亲并不知道,我是想捡一个粪捅箍玩儿。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从来没有过玩具的。
记得在七八岁时,父亲给四五岁的弟弟,买回来一只铁皮做的拧紧发条就会跳的小鸡。
我和弟弟爬在炕上,眼巴巴的看着父亲把上好发条的小鸡,放在炕上的油布上,小鸡刚跳了几下 ,家里养的猫嗖的一下子就扑过来。结果是不管父亲怎么鼓捣小鸡再也不跳了。弟弟哭闹,父亲也非常懊恼。不像现在我孙女孙子的玩具能装好几大纸箱。
儿时的我们没有什么玩具,但是我们并不缺乏乐趣。
夏天,放学后作业也不多,那时也没有游乐场,因家在桥东街住,离五一百货大楼不远 。
五一百货大楼,中间一个宽的楼梯通道。两边各有一个窄的楼梯,我们楼上楼下上蹿下跳哪里是玩捉迷藏的好地方。
那时上学,家里没人接送不像现在 ,到放学时间,学校门口车水马龙,一半家长,一半学生挤得水泄不通,几年级的都的接送。
那时,太原大部分人使用的是旱厕。到五一大楼玩儿,中间楼梯口有个厕所,二层是女厕,三层是男厕。每次上厕所时 就觉得奇怪,粪便都流到什么地方去了?
后来一个星期天我们去东山玩儿,就是现在火车站后面,双塔寺一带。有好多碉堡。我们为的是去碉堡里挖子弹壳做火枪。才知道那里有大量的粪便,臭烘烘的在那里晒成干儿。
那时,可能农民也不知道什么是化肥。大粪晒干以后做肥料。
马车进城了,免不了街上就会有马粪,影响公共卫生。后来政府就出台了办法,就是在马屁股后面挂一个布兜。
那个年代,家里种几盆花在马路上很容易能找点儿马粪,不像现在。我去年清明节回家上坟。专门从村里拉回半编织袋儿马粪。
去岁年初的“新冠肺炎”席卷了全世界。我们太原本来役情已经连续很长时间没有发现新增病人。
因此疫情警报虽然没解除,不戴口罩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可是北京突然又有了役情,不得已又重新戴起了口罩,但是毕竟天气已经是夏至快入伏了。
本来就热的不行,出门儿还得戴上口罩,因此虽然口罩现在已经成为人们出门儿的标配。但是有些人戴口罩儿是挂在下巴上嘴和鼻子完全露在外面,我看到这种滑稽的戴口罩法,不知怎么一下想起了五六十年代,马路上拉车的马的屁股后面挂的那个粪兜。
写于2020年6月21日
夏至父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