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决定去爬香山!
现在算来,我已有十多年没有去过香山了。那是因为离得太远吗?我在百度上搜了下,我家离香山的距离还不到20公里呢。那是因为我太忙吗?还是因为我太懒呢?不管那些了,今天说去就去。
(一)
八点半正式出发!我开车,女儿给导航。一路上很是顺利,只是临近香山时,导航显示前方车辆行驶缓慢,我们只能改变路线重新导航,这样跟着导航我们来到了一个村子,需要经过这个村子就可以到达香山。这样我们沿着村子里的一个较窄的路往前行驶,刚走了一半的路程,就远远地看到一小伙,在示意我别往前走了。原来是一个三轮车和一辆汽车撞上了。他还跑来建议我调头往回走,并指挥我完成了在这么狭窄的地方调车头的高难度动作。
在快返回到村口时,我们找到了一个停车位,这样就把车停在这里,决定从这里步行到香山。
(二)
我们走进香山公园,由左手方向往里走,我们来到眼镜湖,我和女儿不约而同地说“紫竹掉到湖里了”。这是十几年前的事情,我们感觉当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那是2000年左右,单位工会组织老干部每周六爬香山,每周六早上六点半正点从单位出发,到十点半就往回返。车上除了我们几个带孩子的年轻人外,其他都是所里的老人及其家属,在车上尤其是在返回来的车上,他们经常讲到今天又爬到那里了,今天又买了什么好的蔬菜和水果。有时他们也逗逗车上的这几个孩子,整个车厢充满了笑声,感觉这些老同志在每周六就像过节一样。
上面提到的紫竹,就是我同事的女儿,比我女儿大半岁,性格像男孩,活泼好动,并且也很仗义,又加上游香山时,还喜欢披个几乎要拖地的大丝巾,由此我们送她外号:“香山大侠”。那是一年的冬季,我印象中前几天还刚下大雪,我们刚来到香山公园不久,紫竹带着这几个小孩飞跑到眼镜湖边上,可能由于当时速度快,没有及时“刹住车”,紫竹就一下子跑到湖里的冰上,没有冻结实的冰塌了,她整个人也就掉下去了,好在此时我先生也跟着她们跑过来,及时伸手把紫竹捞了上来,这一身的棉衣棉裤还在滴着水。这样,我先生和她妈一人拽她一个胳膊,提着她直奔出口,打车回家换衣服去了。
哈哈,这就是“香山大侠失控,险落眼镜湖”的故事。
(三)
近来大家总是说“要先定一个能实现的“小目标”。今天,我和女儿定的小目标就是爬到平台。平台也是我们早年来香山的终点站。之前,我们每周来到了平台后,有时在这里踢毽子,有时在这里跳大绳,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我们抡起大绳,大人,孩子一块抢着跳绳的欢乐场面。有的时候,我们大人就坐在一起一边聊着天,一边也得关注着在一块玩耍的孩子,还要时刻准备着给他们劝架啊。孩子们的“战争”多数是发生在紫竹和另外一个小男孩之间。有紫竹在,我不用担心女儿“吃亏”,虽说她只比我女儿大半岁,她还是处处照顾我女儿的。
今天来到平台,发现平台怎么变得这么小了,没有以前宽阔了,以前的健身器材也没有了,不知从什么时候盖上了大牌楼,还树了几块宣传牌子。感觉要是再跳绳的话也抡不开了。我们在平台上找了地坐下来,喝点水。今天坐在这里,仿佛看到昔日平台“欢乐有儿童”的情景了。
到了平台,实现了我们的小目标,却总感觉不过瘾。我们决定继续往上爬,进军“鬼见愁”,这里离“鬼见愁”只有600多级台阶。继续……。
我望着走在前面背着包的女儿,思绪又回到了十年前,仿佛又看到那个衣服帽子里背着放复读机的小女孩。那时,其他小伙伴们都因为周六有课已经不能来香山了,我是将周六上午的时间给留下来,只周六下午是孩子的英文课时间。这样,我们家又坚持了一个冬天。每次来香山,女儿总得背诵新概念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是这样的,我将复读机放在女儿穿的羽绒服的帽子里,我们一边登山,一边听复读机反复播放的课文朗读,等下山的时候,女儿就自然能背诵下来。正所谓“我来香山背课文”了。
现在想来,四五岁的孩子那时真是不简单,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早上六点钟孩子一叫就起来,几乎没有因为起不来床而耽误坐车的情况。孩子们也把这每周一聚的机会看得跟过节一样。我们这样带着孩子跟着这大部队来香山有两年多的时间吧。后来孩子们都上学了,又加上英语班,奥数班,钢琴课,舞蹈课把周末的时间都给占满了,实在是没有时间再来香山了。
再后来到处都说爬山不好,尤其是对于膝盖不好。工会的这一活动也就给取消了,我也就很少能见到那些可爱、可敬的老同志们了。
(四)
我们拾级而上,很快来就到“鬼见愁”下面的那个平台上,在这里稍作休息后,我决定不再向山顶进发了。想着十多年没有爬山了,还是害怕强度过大,我的拨了盖受不了,决定撤!
在下山的时候,我们走到了一块有三条路汇集的路口,女儿说:“就是这里,就是在这里姥姥和我爸爸走散的。”“姥姥和我说过,她到这里不知走哪条路时,就确定走中间的,应该是没错的”说道这里我们都笑了起来,这是2002年的暑假,我带女儿与同事的一家去了北戴河游玩去了。那个周六,我先生领着老妈跟着所里的车去爬香山,这是老妈第一次到香山,后来在下山的过程中,她们走散了,老妈独自一人下山,并且还找到了单位的班车。后来这件事情在我单位传得很神,说是这位来自农村的老太太自己一个人下山,还坐了公交车回到家里,等她女婿回家后老太太已经坐在家里。这确实是传说了。实际上老太太还是跟单位的班车回来的。但是我们现在也弄不明白,她到底是怎样找到的停车场,又怎样在那么多长得一样的大车中,找到了她来时坐的那辆。这可是她第一次来香山,而且与车上的那些人没有一个是认识的。
我先生因为在山上找老太太而没有坐上单位的车,只好坐公交车回来。不过以后先生又有了新的称呼“丢丈母娘的那位”,之前大家指代说我先生是“很漂亮的那个小女孩的爸爸”。
当时的老妈被大家传得那么神,可我一想到现在的老妈已经很老了,走不动了,只能靠拐杖挪几步,别说是爬山了,就连她自己的那间小房子都不能走出来。一想到这些心里未免有些伤感了。
乾隆说“我到香山如读书”,今天我说:“我来香山好回忆”。
是啊,这趟香山爬得,让我把十几年前的事情又翻腾了一遍。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