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导孩子整理之前,大人必须先了解并充分掌握有效的整理方法。
那么,大人要从何学习整理方法呢?
答案是跟随《收纳,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整理训练》的作者,一起学习儿童整理收纳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一:秩序是整理的前提
首先,每个物品都要有固定的收纳场所;
其次,物品在使用完毕后一定要及时放回固定的位置。
如果我们总是随手一放,那么家中的物品就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乱——桌上、沙发上、床上……到处都是物品。
换言之,家中物品太多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秩序。
很多人习惯把不会整理的原因归结为“父母的遗传”。
我们不否认在环境混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缺乏关于收拾、整理、归拢的认知。
但是,不会整理并非遗传,它受成长环境、本身性格、生活习惯的综合影响。我们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改变的。
原则二:简单是应对复杂的利器
家中的物品数量为何会源源不断地增加呢?
物品不会凭空走进我们的生活,正如它们不会无缘无故消失一样。
所有物品都是通过购买、赠送等方式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
如果我们能在增加一件物品的时候,确保能相应地处理掉一件,那么居家空间就不难保持原有的样子。
如果我们只做加法而不做减法,家中的物品数量会越来越多,直到完全失去秩序,变得混乱不堪。
整理公式:1-1=0
如果只是一味地增加而不减少,那么物品的数量就会源源不断地增加。
也许这些道理大部分人都懂,但是就是不会做减法。
在不会做减法的原因中,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占主要地位。例如:
以后会用→如果现在完全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会用,那就等于以后不会有用。
还有用处→如果现在想不起来怎么用,那以后也不会想起来,因此没必要一直留在身边。
扔了可惜→白白放着不去使用,才是对物品资源的不珍惜。
当时价格昂贵(品牌商品)→将价值和价格分开考虑。
原则三:量“力”而行
如何能快速、清楚地了解居住空间物品的“适合数量”?
那就是:要仔细了解目前家中的收纳家具和相关用品可以容纳的物品数量。
如果存在无法放进既有收纳空间的多余物品,就意味着你的物品数量过多。
只需拥有和收纳空间面积相匹配的合理数量,就能避免混乱。
即便一时乱了,也能很快整理干净,不会陷入长期无序的可怕状态。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为所有的收纳空间“留有空余”,切忌将储物空间塞得满满当当,承受过度的空间无疑会让整理失去意义。
具体操作如下:
书籍类,只留下可以放进书柜的书籍量,多余的书籍则需要处理。
衣物类,虽然我们会一直有很强的购买欲,但现实就是我们只能拥有和我们的衣柜、抽屉体积相匹配的衣物量,才能防止由于随手放置而导致的空间凌乱问题。
餐具类,只留橱柜可以容纳的量——就是保留经常使用的餐具,处理掉使用频率太低的餐具。
总而言之,所有物品的收纳准则莫不如此——假如超出收纳空间的承受能力,那就是多余的。
拥有符合收纳空间的物品是基本准则,千万不要因为收纳空间面积大就无限度地将物品带进家门。确保物品数量适合你的日常生活,才是明智之举。
既然有必要给自己制订整理规则,那就必须自己决定“合理数量”。自己决定需要几个包、几双鞋子、几本书……直至达到合理数量为止。
这需要你根据自己需要的数量对很多物品制订规则,并通过作笔记的形式记下来,以免忘记。
原则四:坚持源自固定的“习惯训练”
在整理之后,家庭空间旋即又变得凌乱了——这意味着整理的失败,而且往往会更加混乱。
这让很多人丧失信心,开始对“算了,干脆不收拾了”的心理习以为常。
打开柜子、抽屉,我们会发现里面的物品比表面上看起来的要更多,好多物品甚至无法判断要或不要。这种思考和选择困难症也源于平时的惰性习惯。
如果我们能坚持一天5分钟、一周2个小时等固定的训练,相信你就不会患上“选择困难症”。
此外,我们要自己制订要或不要的规则,建立判断基准,比如两年没穿的衣服不要、过时的书不要……让物品的取舍变得轻松高效。
请先从一个抽屉开始,将里面的物品悉数取出,分成要、不要,可在其他地方使用三种标准。
请在时间充裕的时候整理大面积的房,切忌幻想在1~2天之内完成所有的整理工作,高品质的整理、归纳都是长期实践的结果。
请根据场所或物品种类来整理,场所,是指厨房、卧室等不同功能的空间,而物品种类则是指书、衣服等不同功用的物品。例如,将家中的纸袋集中在一起整理。
通过集中整理弄清并掌握所拥有的物品数量,有助于选择性地处理过多的东西。
原则五:收纳,是一目了然的可视化管理
我们可以将衣服分为当季和非当季(当季是指现在的季节,非当季是指相反的季节)。
也就是说,如果当前是春天,那么旺季就是指春夏装,而秋冬装则是淡季。
把当前季节的衣服放在便于取放的位置,再将上衣、裙子、毛衣等不同类型的衣服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属性做好折叠、悬挂。
然后,进一步按照颜色进行区分,以便于更理想的搭配。
抽屉里的衣服等物品不要叠起来,因为叠起来会引发不可视的问题,导致无法看见的物品被遗忘。另外,也不便于拿取。
抽取式的拿取会让整理好的衣服瞬间起皱、凌乱,使得你不想再整理。
袜子、紧身裤、内衣等衣物切忌一股脑儿地塞进抽屉,而是要一套一套地合理安放,这样才便于查找,避免“失踪”和遗忘。
包包要一个一个地妥善收纳,确保包包的品质,避免挤塞、压扁,更要避免湿气侵扰。
总结一下,在指导孩子整理之前,大人必须先了解并充分掌握有效的整理收纳原则。
第一,秩序是整理的前提;
第二,简单是应对复杂的利器;
第三,量“力”而行;
第四,坚持源自固定的“习惯训练”;
第五,收纳,是一目了然的可视化管理;
搜索
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