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这是卢梭在其大作《爱弥儿》的第二卷中说所说的话,意在强调尊重一个人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特别是在孩子的童年阶段,不要有过多的干预和超越其生长发育自然天性的教育。
卢梭坚持自然主义教育观,强调应该尊重一个人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进行教育,任何超前教育、拔高教育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学习教育经典,能够促进我们对当下教育状况进行反思。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促使教育充满了急功近利的思想,超前教育、拔苗助长的现象普遍存在。一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让多少家长想“赢”在起跑线上,于是他们罔顾儿童的身心健康,早早地举起了督促的鞭子,一步跨过了孩子的童年时期,对孩子童年时期应有的健康、快乐、自由置若罔闻,早早地把孩子丢进了成人似的竞争行列之中。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怪现象:小小年纪就起早贪黑地学习,大有皓首穷经的架势;小胖墩儿,小眼镜,小罗锅大量出现;稚气未脱的小大人,还没有弄明白学习是什么,就已经开始了厌学。他们不是赢在了起跑线上,而是因为提前抢跑,比赛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出局。
再看看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长大以后又是什么样子的?那些没有过快乐的童年的人,当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当教育的监督停止以后,他们往往会去弥补童年的缺憾——疯狂地玩,没有节制地挥霍时间。于是“啃老族”“巨婴”这样的人出现了。他们只想着玩,而不愿付出;心里只装着自己,而不愿承担该有的责任。这是家庭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种树因为顺应了树木的植物之性,尊重了树木的生长规律,所以他种的树长得非常好。育人,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尊重自然的规律,保全儿童的天性,才能让一个儿童茁壮成长,才能让长大后的成人顶天立地、积极向上、卓然不群,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是一剂醍醐灌顶的清凉,让我们警醒、反思,唯有尊重一个人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的教育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昂首阔步,我们教育人才能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旗,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