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大家都在为未来发愁,无非就是“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根本就没有竞争力啊”,“不是本地人好企业根本不要啊”,每每听到这些话,我只能在心里呵呵冷笑。
16年12月,我接到了一个入职电话,来自一家基金公司,职位是见习理财经理,没别的要求,速速到岗即可。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同意了。同学都说如果是好公司,第二天到岗都没问题,但一般的这种非500强,真没必要急着实习。我依旧在心里呵呵冷笑。
12月5正式开始实习,我只能说,不后悔。每天学到了太多的金融知识,不是书本来的那种概念,是实打实的真实的金融。以前想学学金融,一直觉得体系复杂,从哪里开始都不知道,现在培训了三天,讲产品头头是道的,市场动态也能说出个一二三,进步可喜可贺。我的想法很简单,哪怕最后只能实习三个月就被out,我也要努力利用这三个月,趁着周围都是金融业内人,不懂抓紧问,好好薅一把羊毛再走。这边我工作得起劲,那边我的同学看到的是:这个岗位就是个电话销售,没有尊严天天累死累活打电话,点头哈腰。虽然嘴上不说,但她们的嫌弃溢于言表。不解释,不想费口舌,我有自己的目标,她们没有。所以她们永远纠结在实习期工资高不高,实习工作说出去是不是高大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大家的毕业年似乎都是迷茫的,我承认我也迷茫过,但那是一年多以前,我刚刚准备申请英国的硕士,通过网络了解了金融,知道了投行,知道了那些金领人士“纸醉金迷”的生活,同时也明白了我距离这种人生,差了二万五千个长征要走。消沉过,和现在我的同学们一样,觉得自己学校垃圾,唯一参加过得高大上的活动就是模联,成绩不好,一看就是普通到抓不住机会的大学生。这样每天醒来就消沉的日子循环往复了小半年,每次和父母视频都在问未来怎么办,不甘心毕业去个小公司当个可有可无的裁员后备军。
大三一年,每天都在两个校区往返,把自己想听的金融课程和想刷绩点的课程听了一遍,现在绩点上去了,硕士申请也在进行中。而我的同学,除了抱怨工作难找,就是在我身边若有若无状似不经意地说“哎呀,现在留学回来也没用了,找的工作和本科没区别,用人企业为了省成本也更愿意用本科呢”。
有点可笑的是,我一个不打算就业,准备读研的人,居然比准备就业的人实习还早。
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有明确的未来规划是很重要的。它保证了在毕业季,你不会为了随大流而去考银行,不会为了父母一句话就去考公务员,更不会为了害怕就业而选择考研。人生的路要自己走,自己永远是对自己最负责的人,你认真规划给自己的路,走起来也会格外顺畅,而且也不容易被其他人破坏心情。比如我的实习一天80工资,我同学的2500一个月,差距大,但实习的内容不一样,收获不一样,走的路不一样,所以我也不会因此就蠢蠢欲动去她的公司,即便之前我们是一同被录取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