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孤独

相信点开这篇文章的你,大概和我一样是个孤独的人。或者曾经是。没事,握个手,我们都一样。

“怎么和你解释那种窒息的孤独感呢?”这是我最近在简书上的一篇文章《你说孤独,就永远孤独》里看到的。作者是:空与北城 以星宿为名

不得不说,我最近被她迷住了。大概因为她文笔太好了。我很及时的关注着她的每一次更新。又或是她也是一个孤独的人。

我看完了她的所有文章以及诗,大概是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或是千家姨的评论声,以及后来南生的离去。给她留下的。

她说她是文科优等生,她孤独成疾,后来退学了。我很心疼她,也觉得太可惜了。


空空如也


我时常觉得我也是一个孤独的人,有时觉得我有很多朋友,有时又觉得一个也没有。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去做任何事。

原来孤独的人有很多,如我那可爱的偶像,毛不易,如我那喜欢的影视演员,雷佳音。

想起了毛不易的203,想起了他实习的那一年。他说他从未经历过那样的孤独,回到203,他会把电脑电视的声音开到最大,来充实这个他说话能听到回声的空间。他说那是他最难熬的一年。

在他获得明日之子的冠军时,他说这是命。我却觉得这是他经历了孤独洗礼以后所换来的。因为他参赛的歌大都写于这一年。


二零三


所以你看,孤独没有偏向谁,他让每一个人都觉得难熬。难熬之后也带来了柳暗花明。

我挺喜欢雷佳音的,但是他的故事我是后来听说的。他在《年轻所以流浪》里寻找认同感,他说到周末,其他家在沈阳的同学都回家,学校里就只剩他一个“小鞍山”,他在宿舍没事干,就看书,去新华书店买,去图书馆找。

等读到这本《因为年轻所以流浪》,书名就一下子打动了他。这句话太好了,这不就是他自己吗?现在看,其实就是想尽办法寻找认同感。

在周末晚上,学校还会停电,突然间整个学校就一片漆黑,校园里只有他。也没蜡烛,自己躺在床上,盖着被子,窝在角落里

在沈阳,他的鞍山话口音显得太重。每次一说话大家都笑。他就每天早上 4 点起来练功,黄昏时也练站在学校墙根底下开始喊:“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北坡”。

就在那个环境里,孤独变成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他还会自己寻找孤独,留着披肩发,抽着烟坐在学校门口,觉得自己太孤独了。只觉得刘墉是我的朋友,齐秦也是,他们都更懂他。


认同感


大概都在找认同感,我觉得我的孤独和他更像。也曾因为口音太重每次考普通话都会提前半个月,做到桌子前念着那一篇篇文章。也曾有过一个人待在宿舍,乌漆嘛黑,缩在床的一角。

但是读完他们的故事,我就不孤单了,因为有人和我一样,后来都过得更好了,我把它称作孤独的洗礼。

那个喜欢庐州月的姑娘,我感觉得到,你能从孤独中走出来。大概明天,或是下一秒。

我很喜欢你的文章,也许明天或是下一秒你的那些文字不是在表达孤独了,而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美好向往以及你对现实的看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