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一天

昨天周日,强迫自己过一种不一样的日子。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无条件鼓励她人。

多年前一个朋友,一个女人带三个娃,平时交往少,上周要求帮忙:叫我去帮她弄个保险证,增加她的收入,时间一天——就昨天,我答应了。

心理学是个“害”人的东西,从她人的表情、动作,大致可知她人的现状。这位朋友属于外表坚强,内心脆弱的一类,至少目前如此。

顺利办完她的事,她不知所措。从她口中得知,开始叫我帮忙时抱着“试试”的心态。事后持续地发信息“感谢”,我只简单回答她“小事一桩,别放心上。”

反思:这种事对于以前的我难以想象:简单高效,平平淡淡,不做评判;自己无感,却对她人造成很深的触动。想来应是“焦点互换”,放下“自以为是”的结果。



价值观就是命!

以前在看《原则》时,对达里奥的一个原则深为不解——“能力很难改变,技能可以学习容易淘汰”。一直疑惑达里奥所指的“能力”是什么?在其对这条原则的解释里得知:“能力就是思维方式,即价值观”。

难怪李笑来把自己比作“独自对付风车的堂吉诃德”,在独自完成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得到的吴军老师,同样阐述“人要认命”,改命很难的观点。也明确告知:“命”是思维方式和处理方式,

回看李笑来的专栏,通篇都是奔着价值观去的。并一再声明:他的文章要反复读。想来应是用他的亲身经历说明:命可以改,却不易。

拋开个人的“自以为是”,单单独立思考者在人群中不到1%的数据,就有些骇人听闻。难道说身边99%的人都在重复着“命”?!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如何得知自己是位独立思考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