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到郦食其和郦商兄弟二人加入了刘邦阵营,同时攻下陈留,兵马和粮草都得到了补充,实力大增。接下来,刘邦离开陈留,依旧朝着自己的战略目标西进关中。
《资治通鉴》原文:三月,沛公攻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会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之以徇。
两败杨熊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三月,刘邦攻打开封。这里所谓开封,并不是今天的河南开封,位置在今天的开封市西南朱仙镇古城村附近,故城遗址还在,当时叫作启封。司马迁写《史记》要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就把启封写成了开封,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照抄下来而已。仗打得并不顺利,启封城没有攻克。刘邦也不恋战,就像攻打昌邑一样,打得下就打,打不下就走。继续向西在白马与秦将杨熊交战。这段记载显得非常不合情理。这里说的白马应该是“白马津”,但是白马津的位置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的滑县附近,位于启封北约150公里,而且还要渡过黄河,这明显是记载有误。我们不去管这些细枝末节了,反正是刘邦西进过程中击败了杨熊,又追到曲遇,再次获胜,杨熊退守荥阳。刘邦两战杨熊全是野战获胜,但是杨熊一旦依托城池防守,刘邦再想攻城获胜也绝非易事。没想到秦二世竟然出手相助刘邦,在荥阳把杨熊以兵败之罪给当众问斩了。
《资治通鉴》原文:夏,四月,沛公南攻颍川,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南,战洛阳东。军不利,南出辕。张良引兵从沛公。沛公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
再遇张良
四月,已经入夏,刘邦停止了西进的步伐,忽然转而向南进攻颍川并屠城。司马光在这里又犯了一个抄写错误,把《史记》中的“颍阳”错抄成了“颍川”。因为颍川是一个郡,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省,所以刘邦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屠灭一个郡的。颍阳在今天的河南省许昌市西南,原本属于韩国故地。我们知道,当初项梁给了张良千余人的队伍,让他扶持韩成光复韩国,但是效果不佳,张良领导的反秦武装一直处于游击状态,今天正好与刘邦大军不期而遇,于是合兵一处,略地韩国。《资治通鉴》记载得比较含糊,只提到一句“遂略韩地”,并未说明取得了多大的战果。如果翻看《史记·留侯世家》的原话是:“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竟然连下十余座城池。我们可以看出,在此之前,无论是没有刘邦的张良,还是没有张良的刘邦,都没有打出什么骄人的战绩,但是刘邦和张良一旦组合,就显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刘邦和张良的相遇,让刘邦感到了如虎添翼,也让张良感到了久旱逢雨。
北攻平阴
就在刘邦、张良二人戮力同心攻城略地之时,赵国别将司马昂率部南下,准备渡河入关。作为刘邦会怎么想呢?这支盟军的突然出现,是不是冲着“怀王之约”来和自己争关中的?于是,刘邦及时调整作战计划,转而向北攻占平阴,这是黄河岸边的一个渡口,刘邦占领这里的目的是阻止司马昂渡河。而后挥师南下,在洛阳县以东和秦军交战。这一战打得并不顺利,刘邦选择继续南下。
先前和张良一道在颍川郡打下来的十几座城池需要有人坐镇,正好这片地方基本是韩国故地,那就留下韩王成坐镇阳翟(dí)好了。张良跟随刘邦南下,去攻打南阳郡了。
路线调整
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刘邦原本制定入关路线是经三川郡向西经函谷关进入关中腹地。但是经洛阳东一战失利后,转而去攻打南阳郡,说明刘邦的入关路线已经调整为经武关向北进入关中。
《资治通鉴》原文:六月,与南阳守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过宛,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匝。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县连城数十,其吏民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秋,七月,南阳守降,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还攻胡阳,遇番君别将梅,与偕攻析、郦,皆降。所过亡得卤掠,秦民皆喜。
陈恢受封
六月,刘邦大军抵达南阳郡,郡守亲自率军迎战,却被刘邦击败,于是退守宛(yuān)城,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南阳郡守坚守宛城,刘邦并不恋战,直接过境宛城向武关进发,目的就是抢时间,尽早平定关中。但是,张良劝谏说:“现在秦军实力依然很强,如果我们放弃攻打宛城,大军向西进发,宛城秦军就会从我们背后追击,那时候我们就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之中了。”
刘邦听了张良的劝谏,大军趁夜色又返回了宛城。而且刘邦还耍了个小把戏,让军队全部换掉旗帜,又另外一条路返回,然后把宛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我们站在南阳郡守的视角来分析一下当前局面,刚打了败仗退守宛城,万幸的是敌军没有攻城,刚看着浩浩荡荡的大批敌军过境而去,悬着的心还没有放下,突然又有一路大军从天而降,直接围城,心理防线瞬间崩塌,直接选择自杀了事。郡守手下一个叫陈恢的人赶紧劝阻说:“连投降都不去争取一下就选择自杀也未免太草率了吧。”于是陈恢翻越城墙,出城去见刘邦寻求投降。陈恢对刘邦说:“我听说你们有先入关中者王之的约定。宛城军民同心,之所以死守不降,是担心一旦投降,会遭屠城,性命不保。宛城县有城池十余座,足下要是强攻未免伤亡惨重。一时间也难以攻下,可能就耽误了您入关的时间了。如果您放弃攻城,我们就会从贵军背后追击,使您腹背受敌。您要么耽误时间,要么承担风险。为您考虑,不如选择招降宛城,给郡守进行优厚的封赏,让他替您留守城池,这样一来,您还能收编宛城的守军,然后继续西进,沿途的守城秦军也会纷纷效仿,向您开城投降。”刘邦对陈恢的分析大加赞赏,于是封郡守为殷侯,封陈恢为千户。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陈恢甚至算不上一朵小小的浪花,但是陈恢这段分析,却对刘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刘邦开始为自己打造“宽大长者”的人设,也为挺进关中铺平了道路。宛城投降后,刘邦再次踏上了西进关中的征程。行军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这里司马光又漏掉了两个字“西陵”。《史记》的原始说法是:“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西陵”,也就是说,当刘邦打到丹水的时候,戚鳃和王陵接受了西陵秦军的投降。而后刘邦又攻打胡阳,遇到了番君吴芮的别将梅,合兵一处攻打攻析、郦,全都是以敌军投降而结束。刘邦所到之处,禁止烧杀抢掠,百姓十分拥护。可以看出,正如陈恢的分析,刘邦改强攻为怀柔后,果然是一路受降,有百姓夹道欢迎。
刘邦在朝着平定关中的战略目标一路向前时,项羽和章邯对决的战况如何呢?我们下一篇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