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城市的每一次变迁都深深烙印着政绩观的底色,是追求“显绩”的浮光掠影,还是成就“潜绩”的根深叶茂,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品格与命运。广大党员干部应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为党员干部在推进城市发展事业中点亮思想的灯塔。
政绩观的“坐标系”,必须以“人民满意”为原点校准方向。城市非冰冷的钢铁丛林,而是千万百姓安身立命的温暖家园。倘若背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再宏伟的蓝图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唯有将群众关切作为城市工作的第一信号——从老旧小区改造中倾听期盼,在“一老一小”服务里感知冷暖,于交通出行优化时体察不便——才能让政绩的丰碑深深扎根于民心的沃土。当城市的每一寸肌理都回应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员干部的作为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的审视与人民的评判
政绩观的“时间轴”,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穿透历史迷雾。城市发展如大江奔流,既需当下勇毅的浪花,更赖长远坚韧的河床。现实中,那些“短平快”的显绩易引人追逐,而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却常需甘当“铺路石”。真正的历史担当者,必能超越任期局限,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为城市的未来埋下伏笔。无论是精心守护历史文脉使其焕发新生,还是科学布局绿色空间为后代预留生态宝藏,皆是在时间长河中书写不朽的篇章。这份“既要做显功,更要做潜功”的胸襟,正是对“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精神最深刻的践行。
政绩观的“度量衡”,必须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标尺检验真伪。真正的政绩从来不是“材料堆砌”的空中楼阁,亦非“自我标榜”的虚幻光环。它必须经得起三重检验,一是实践的检验,看是否解决了城市发展的真问题、满足了市民的真需求;二是人民的检验,看群众是否真心认可、切实受益;三是历史的检验,看能否经得起时间淘洗、造福长远。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正是要将这三把标尺具象化,让那些默默耕耘的“栽树人”、攻坚克难的“拓荒牛”脱颖而出,使投机取巧、华而不实之举无所遁形。唯有如此,方能激励广大干部在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土壤中深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