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我的歸宿》(The Stars My Destintion)阿爾弗雷德•貝斯特(Alfred Bester)
等候室可能在醫院、手術室、牙科診所、火車站、公共汽車站或機場裡,等待的時光總是煩悶憂慮,籠罩在絕望的烏雲之下,當你身處這種幽冥空間,請務必帶上一盒完美的小說藥丸。
這種藥就是阿爾弗雷德•貝斯特影響深遠的作品《群星,我的歸宿》,這部小說出版於1956年,是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所著《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的先驅,也是1980年代興起的“賽博朋克”(cyberpunk)類型的祖師爺(這種類型的題材通常包括機械控制下的人類增強、龐大跨國企業的權力,以及對未來的悲觀等等)。儘管如此,這部作品之所以適合在等待時閱讀,是因為貝斯特在賽博朋克題材里加了獨特的“瞬間移動”元素,這種技術由一個名叫斯東的男人在無意間開發出來,讓人可以瞬間移動所在位置——只要擁有出發地和目的地的坐標,並在腦中想象目的地的景象即可。你可以瞬間移動到地球任何一處,或許是一瞬間完成,或者如果你的移動能力有距離限制,也可以分成數次移動,唯一限制是移動無法發生在真空中。這是一種由意念控制的移動方式,要成功就必須集中思緒,靠意念的力量穿越經緯。但遊戲規則在格列佛•佛雷出現後有了改變,他大無畏地在星系間漫遊,衝撞了整個瞬移系統。
小說年代設在公元25世紀,當時“遊牧者號”宇宙飛船發生一樁原因不明的大災難,而格列佛是唯一的生還者,他在船上倖存的密閉空間裡保住一命。這個冷凍室有四英尺寬,四英尺深,九英尺高,就像一個“不見光的棺材”,而他困在裏頭5個月20天又4小時後,出現了一艘可以救他的宇宙飛船,他精神大振準備行動,沒想到這艘“伏爾加號”卻路過不停。格列佛咒駡著發誓報仇,而這就是讓他活下去的關鍵。我們再次看到他時,他已經到了地球上的瞬間移動訓練學校,利用坐標漫遊,在允許範圍之外勇闖多個國家了。
讀這本小說時請心懷感激,因為你眼前的等候室至少比“四英尺寬,四英尺深,九英尺高”的空間還大吧。善用你的意念,想象你如果能瞬間移動的話會去哪些地方,並感受此刻心中湧現的無限可能。你或許無法取得瞬間移動的資格證明,但可以像格列佛一樣,發現自己腦中尚待開發的新技能。
也可參見 焦慮、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