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这些年体会到最受益的东西是什么,大概就是,越来越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梁濑溟说:“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而且顺序不能颠倒;
人与物的关系:我们在年轻时又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物质去拼夺资源;
人与人的关系:当物质基础稍加稳定的时候,我们开始把目光转向维系和开发更多的人际关系;
人与心的关系(也就是人与自己的关系):当一切归结为审视自己心灵的时候,我们说人才真正知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
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人们都是在做着人与物质,人与人,人与内心的斗争。你怎样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你又怎样处理自己与内心的反思和挣扎,决定了你的生活幸福与否。”
我们追求完美,渴望八面玲珑,晶莹剔透,努力练就十八般武艺,想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看未来做一个叱咤风云的大侠,刀枪不入,水土不侵。
但当我们踏上实际路程时,往往发现,江湖路上不是刀光剑影,快意恩仇,更多的是鸡毛蒜皮,风餐露宿。更糟糕的是,你发现,你经历的事情要比小说中的复杂诡异的多,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迷茫、质疑、愤怒、苦恼,如潮水般席卷而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促使你不断运动,逃避或斗争,逃避环境,逃避他人,逃避自己,与环境斗争,与他人斗争,与自己斗争。
然后某一天里的某一时刻,突然顿悟,所谓的江湖,一直是鸡毛蒜皮,风餐露宿,是主旋路;刀光剑影,快意恩仇才是插曲,不会因为谁的出现而改变。自此,选择权再次回到你的手中,你自由了。
江湖是客观的,真实的。
不加包装的自我,更是诚实的,这个我们身体里的小小孩,需要关注,需要倾听,需要喂养,才会和我们一起长大,反之它会哭闹不停,纠缠到底,让我们不断内耗,自顾不暇。
其实蹲下来,抱抱它,道句辛苦,它就会停止哭闹,安静下来。
经历告诉我,所有逃避的问题,将会再来,我从经历中得到的宝贵财富,如果可以,也希望他人也能从经历得到,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我是四两,坚持原创,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选段,愿你我共勉。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这就是关于暴风雨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