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贝贝的【写作日更】690/1000
提到松弛感,大家总会觉得是一种放松与慵懒风的态度,这实际上仅仅是松弛感给到我我们的片面理解。
从近期杨紫琼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我们可以更清楚的理解,她眼中的松弛感——
松弛感,并不是放松。
而是,你有一个确定的能力圈。
你特别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哪些事一定能搞定,哪些事一定搞不定。
这个对自己能力的确定感,才是松弛感的核心。
整场演讲中最重要的一段话:
当人们遇到挫折时,往往会变得紧张。
但事实上,最安全的方式,是保持轻松,同时对周围不断变化的世界充满好奇。
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很重要,了解自己不能做什么也很重要。
从内在讲,了解自己的限制能让你保持谦逊、积极并且专注于目标。
从外在看,了解别人给你设定的限制,会给你一个突破的机会。
换句话说,知道自己的不足,能让你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别人给你设定的不足,是用来突破的界线。
现在,我们可以给松弛感来一个重新的定义——
所谓松弛感,它指的是,你对自己的能力、行动,以及行动结果的确定感。
说白了,就是对自己有多大本事,能干成多大事,心里有谱。
《松弛感》这本书中有个公式:
松弛感=看得透+有办法+能喜欢。
对于松弛感,书中有个很有意思的洞察
人的状态,由三种评价决定:
分别是,对所处环境的评价、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以及对自身行动的评价。换句话说,长期的松弛感,是不可能通过自我催眠获得的,它基于一整套严密的思考。
如何保持松弛感?可以给自己列两张清单:
第一个叫状态清单。
也就是,把这三种评价列上。
假如觉得自己状态不好,这个表就可以帮我们更精确地找准原因。
第二个叫松弛感清单。
也就是,把看得透、有办法、能喜欢这三个关键词列上,看看自己每个方面做得怎么样。
最后,假如借用本书作者胡渐彪的一句话结尾——
假如你的拼搏是一场长跑,那么松弛感应该是最理想的精神状态。
你的身体保持着稳定的速度,专注着前进的方向。但你的精神状态没有因为紧绷而焦虑,也没有被身边竞争者的行动打乱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