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老是弄不懂,到底人为什么会有情绪?情绪的来源、意义及本质是什么?
情绪存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绝对有必要从身、心、灵的观点来好好探讨一番。就宗教的修行观而言,情绪似乎是个不受欢迎的东西,宗教多是期待人们必须表现出平静、详和,且彷佛永远不动怒的样子。一旦你轻易地动怒,一个原因是你的修养不够,修行没到家;另一个原因则是你前世不修、业障太重。因此,愤怒、嫉妒、悲伤这类的情绪,是一个人的灵性层面提升不够才会出现,也是属于世俗众生、凡夫俗子的特有产物。一个修行人被期待脸上必须永远挂着笑容,必须永远不能动怒,一动怒就破功了。(唉!真是太累了!)
在社会的世俗面,对传统的男性而言,有些情绪也是不被欢迎的,比如当一个男人感觉自身有脆弱、害怕、恐惧、想哭或想依靠的情绪时,那实在是个十分令人难堪的画面。哈哈!一个脆弱害怕的男人如何成为女人可依靠的坚强臂膀?如何成为一个能干、果决、发号施令的一家之主或上司?一个恐惧害怕的男人不但会被同事及街坊邻居讥笑,在社会上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随时会被淘汰。因此男性的圈子里,恐惧、脆弱、无助、想哭的情绪是绝不受欢迎的。
而科学界及精神医学界是如何看待情绪呢?首先,情绪的起源是大脑神经传导物质及荷尔蒙化学变化的结果,而情绪障碍乃是脑中化学不平衡所导致的。因此,一个精神病或精神官能症患者,要嘛情绪产生过多且控制不良,如躁症病人所呈现的暴怒;要嘛是情绪产生不足,如槁木死灰、表情平淡的忧郁症患者。情绪过多让一个人不断地与人冲突,起脚动手,泼妇骂街;情绪过少则让一个人失去动力,不吃不喝,整日消极,彷佛泄了气的皮球。
情绪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过多过少都会出问题;色彩太少当然索然无味,色彩过多却也眼花撩乱、漫无章法。情绪来自生命底层,为生活增加色彩,但它却又如此地不可预测,令人又爱又怕。情绪和我们的真正关系为何?我们能信任它吗?还是-它是一个来自潜意识的危险东西,犹如核能发电或核子弹和世界和平的关系,一不小心“砰”地一声,你多年苦心营造的形象及人际关系立刻完蛋。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你又是如何看待情绪的?你也许很气小孩不念书、不专心、爱玩、一天到晚打电动,但是听了教育专家的话,“生气是无济于事的”,于是你改为“柔性劝导”。结果一天下来,也许工作不顺,回到家又是同样的画面;你终于抓狂了,发完一顿脾气之后,你可能反过来开始责怪自己——你看,又是情绪惹的祸。你也许很爱父母,但看着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爱乱吃药),你真是又气愤,又痛心。终于有一天,你终于忍不住和父母吵了起来,明明知道自己是为他们好,却总是没办法好好说,一说就吵架,又不能不说。一方面你觉得自己没错,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该用那种口气,惹得所有人不开心。此时你也会想:都是我的情绪、我的急性子和坏脾气惹的祸。
以上的诸多观点或诸多现象,都反映出现代人对情绪的又爱又恨。许多的励志书籍都告诉大家,要有正面的思想才能产生正面的情绪,才会有光明的人生。又有许许多多的身心医学、身心灵的专家告诉大家,大多数的疾病都是负面情绪的结果,脾气大的人容易导致心脏病、高血压,压抑情绪的人容易得癌症;于是很多生重病的人开始“修身养性”,开始学佛、上教堂,调整自己的情绪,希望不发脾气。到底这样的做法对不对?是病会好,还是更早死?
到底负面情绪会不会让人生病?
关于情绪,一句有趣的话:“彷佛只有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情绪才会被接纳为亲生子女似的。”
老实告诉大家,就我对目前所有理论的了解,没有人真的知道情绪的目的及真面目,究竟而言,“情绪永远都不是问题,也绝非障碍本身。”
单纯情绪,或负面情绪,永远不会导致疾病。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最亲密、最值得信任的朋友。任何情绪的出现,不管是正面或负面,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而存在。
情绪是我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