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印史当中,朱文印一般都是有边栏的,为的是表现印章的形制。除了较为工整的边栏以外,还有古币外形的边栏,封泥式的边栏等多种样式,而无边栏印章因为其形制特别,与各类有边栏界格的形制感觉完全不同,慢慢引起了篆刻家的重视与喜爱。
这是两方古玺,印文的文字已经无法完全辨识,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无边栏印章的大体样貌。特别是这两枚古玺透漏的一些信息:像第一方印章这样只留文字而不留一点边栏的的细朱文古玺,尽管存世不多,也是自古就有的。此印四字纵向一字排开,每字的疏密大小不一,如同一幅书法作品一般,全印文字运用优美婉畅的装饰性极强的曲线,生动宜人。而第二方印章的似有似无的边栏,我们可以理解为因为岁月的侵蚀,使得边栏已经残破几不可见,同样这样的残破也给了很多篆刻家们以启发,创造性的利用残破法,既故意将印文和边栏作残破的处理,使之增加岁月的沧桑感,和古朴的厚重感。虽然这种残边印未必是作者的初衷,但是所带来的美感和对后人的启迪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这方“行云流水”印,利用文字的长短来表现边栏,虽然没有边栏,但是依然可以清晰的感受出边栏的形制。印章中文字挪让屈伸合理适度,圆润舒畅,不愧印文的四字“行云流水”。且无边栏的设计,使得观者感受更深,如果被各种条条框框所限制,与印文的主题似乎不甚符合;没有条条框框而法度内蕴方能真正地做到行云流水。
明代篆刻家文士英的“鸢飞鱼跃”,花鸟篆的“鸢”字显得生动自然,将画与篆意结合的恰如其分,而“鱼”字的双鱼排列,生动自然,活灵活现,再加上无边栏的设计蕴含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寓意在其中,是一方意境深远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明末清初篆刻家归昌世的一方“负雅志于高云”印,此印几乎完全不见边栏,篆法在大小篆之间,其中“负”、“志”、“云”三字为大篆,结体整饬如小篆,布局安详和雅,显得沉静古朴,笔画虽然很多,但能以虚断手法透气,使得全印并没有局促的感觉。而几乎没有的边栏更是避免了全印趋于呆板的问题。而印文的文字“负雅志于高云”,作者抒发的是一种不得志,只有将雅志负于高云,希望挣脱束缚,所以此印的无边栏更加的寓意十足。归昌世为明散文家归有光之孙,江苏昆山人,生于公元一五七四年,卒于公元一六四五年,而清朝是公元一六一六年建立的,在如此的王朝更替的乱世,能有如此的感悟,也就可以理解了。
有“篆刻之祖”美誉的吴门派创始人文彭的两方印章。这两方印章极富文学色彩和诗境,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文彭深厚的艺术修养与磊落的胸襟。文彭是明代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文徵明的长子,而文彭这两方印章中的诗情画意与家庭文化传承和艺术熏陶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细细的品味这两方印章发现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一种虚幻缥缈的感觉。“七十二峰深处”此印历来为广大文人所喜爱,后世的篆刻家也多有临习仿作。“七”字只剩下一垂弯的末笔,一开始便引人入胜,如见云雾缭绕之险峰,峰顶若隐若现,上半部的文字更加的残破,印章下部的“峰”、“处”两字则较为清晰。峰峦叠嶂之中,文人隐居草堂若隐若现,既体现隐居环境的悠远,又能感受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深厚。这样的印如果有边栏,似乎便画蛇添足了。
“琴罢倚松玩鹤”印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中的诗情画意更是令人心醉神怡。“琴”、“罢”、“玩”、“鹤”具有几笔隐如“云端”,似乎有种缥缈的仙气跃然其上,既有无法目视,只能耳闻的琴音,又有仙鹤在云中忽隐忽现。而居中的“倚松”二字,则真切一些,我们仿佛看到文彭刚刚抚琴之后,正倚松而立闻香品茗。一股缥缈的书画气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触,一种恬淡静雅的氛围。
印无边栏则无所阻碍,心无阻隔则天地更宽。